作者: 姜嵐
抒情敘事長詩。作者林希。發表于《詩刊》1980年第6期。詩歌以深沉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在50年代政治風云中被送到無名河邊“洗滌有罪的靈魂”的青年的思想感情經歷。詩人擷取了強制性的勞動以及在特殊的境遇下和探監女友會面的場景,即以集中的描繪剖露了自己的靈魂。如《在群山環繞著幽深的峽谷》中寫道:“沉重的石塊一時一時地增加著重量/陡峭的山坡挽留著我艱難的腳步/被汗水沾濕的眼鏡模糊著我的視線/滾滾風沙給干裂的嘴唇堆積上血的沙土。”然而,“我”卻認為“對于一個要得到正直靈魂的勞改犯,/這絕對不是任何的懲處”。“我”只希望這樣“待到明春瀉下的水庫貯水,濺著歡樂的水花,灌溉下游的旱田萬畝”。而在《接見室里坐著一位少女》這一節,則通過女友探監的經過,展示了主人公心靈深處激烈而痛苦的感情沖突和變化,“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心頭承受著怎樣的熬煎/正如一把利刃插在我的心靈。”詩歌大量運用對比,如:環境的邪惡與心靈的純潔、現實的嚴酷與夢想的美妙、對愛情的需求和對愛情的拒絕、悲慘的遭遇與堅定的革命情操等形成奇特的對比,有著震顫人心的藝術效果,從而也顯示了詩人的藝術個性和獨特風格。詩歌感情復雜深沉,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蘊含著對當時剝奪人的正常生活權利的不合理社會的嚴厲控訴:“而我,萬萬沒有想到/這種低頭的禮俗/竟污染著革命者的戰斗營壘/馴服著高傲的心靈/如果強逼別人低頭,就是自己的勝利/那焚燒布魯諾的火堆/囚禁迦俐略的牢籠/為什么絲毫也沒有給宗教法庭添加一絲光榮。”這里的“萬萬”、“竟”等詞語以及反問句式的運用加強了詩人憤怒的感情。
上一篇:尹昌龍《無主題變奏》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周裕國《無名的星》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