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友書·遺章邯書》注釋與鑒賞
漢·陳馀
白起為秦將②,南征鄢郢③,北阬馬服④,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蒙恬為秦將⑤,北逐戎人⑥,開榆中地數千里⑦,竟斬陽周⑧。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
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而諸侯并起滋益多,彼趙高素諛日久⑨,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卻⑩,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
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⑪,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斧質⑫,妻子為僇乎⑬?
[注釋]① 章邯: 秦名將。后降楚,被封為雍王。② 白起: 戰國時秦將,善用兵,封武安君。后因與秦王、范雎意見不合,被迫自殺。③ 鄢郢: 楚城。④ 北阬馬服: 阬: 通坑。馬服: 趙括被封為馬服君。白起坑殺趙括降卒四十萬。⑤ 蒙恬: 秦名將。⑥ 戎人: 即匈奴。⑦ 榆中: 榆林寨。屬今內蒙。⑧ 陽周: 秦時縣,今陜西子長縣。秦二世胡亥囚恬于此,后又逼恬吞藥自殺。⑨ 趙高: 宦官。秦始皇死,他與李斯矯詔殺太子扶蘇,立二世胡亥。弄權于秦,后為子嬰所殺。⑩ 多內卻: 指章邯與趙高關系破裂。卻: 通隙。裂痕。⑪ 諸侯: 這里指進攻秦軍各路兵馬。⑫ 斧質: 斧: 通斧。質,斬人之砧。⑬ 僇: 通戮。殺戮。
[作者]陳馀(?—前204),大梁人(今河南開封西北)。好儒術。與同鄉張耳曾為刎頸之交。陳涉起兵后,共往輔佐。其間又策動武臣自立為趙王。武臣死,擁立趙歇。后,陳、張反目成仇。張耳先佐楚,后降漢。陳馀仍留趙。漢高祖三年(前204年)韓信與張耳破趙,遂斬陳馀。
[鑒賞]章邯為秦國名將,素以驍勇善戰聞名。然巨鹿一戰,秦軍大敗,只得駐軍于棘原與楚軍及各路義軍對峙。陳馀趁時寫出這封勸降之信。勸降,關鍵是曉之以“利害”兩字。故信先從“害”字破題,又分昔與今二層意思說出。昔時,白起、蒙恬均為秦之名將,建功無數。最終并未被裂地封侯,反成刀下之鬼;今之章邯,功不及二將,過又甚之,再加上秦二世昏庸,趙高專權,章之出路可想而知。接著再以“利”誘之,生當亂世,成者為王,分秦之地,南面稱孤,這對一個久征沙場的將軍,是何等之誘惑!一封信,字字是勸降,又字字似替對方著想,層次分明,筆筆精悍,如利刃破竹,勢不可當,不由對方不為之動心。后,章邯果與項羽盟于殷墟,項羽立章邯為雍王。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遺文種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家書·遺詔敕劉禪》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