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友書·致柯靈(節選)》注釋與鑒賞
郁達夫
接來函后,已經有一個多禮拜了。
在接你來信的第二天,我就寫了一段公開的信,在這里的《星洲日報》副刊《晨星》欄里發表,但此稿恐怕你看不到,所以又剪下附上。今天校樣已經看過了,特再在這里寫幾行信給你。
從專電的消息看來,上海在這半月內,情形似乎很緊張。但法西寇們的老文章,是先試以威脅,以祈不戰而勝,到了對方也盤馬彎弓起來,則紙老虎就會變成兔子;尾巴一落,兩只短腳就會拱起來作揖的,所以上海,我想決無問題。世間上可怕的事情,只有三件,一是不要錢(無欲),二是不怕死,三是不要臉。法西寇們,只具備了第三的一件,我們若具備一二兩件的時候,寇們當然也毫無辦法。就是西方的紳士遇著了這一個無賴惡棍之后,可以給一點小便宜時,當然會給;要知道“約翰·波兒”是最會計算的;到得忍無可忍,自然也會拿出與西班牙爭雄、與拿破侖拼命的老本領來。我們這里已在實地演習空襲時的管制,與聚米積糧,作籠城的準備了;明知可以不必,但卻也是一出少不得的前奏手勢戲。
南洋的僑胞,愛國熱忱幾要達到瘋癥的一百二三十度,窮人苦力,于每月認愛國捐之外,更在一批一批地組織回國去服務。前一禮拜,剛有罷株巴轄的機工四十八位勇士②,上了回國的征途。現在第二批也已經招募組織好了,不日也就要出發。他們出力,預備直上戰場去服役,此外的同胞及僑民團體,則合起來出錢,供給他們以旅費、零用,及雜品之類。
馬來亞華僑共有四百萬;擁巨資千萬以上者,有十數名,百萬以上者,數百名。近來雖則因錫礦受限制,樹膠價錢低落之故,社會上是景色不佳,但募款救濟難民的時候,一天賣花,或一次演劇,就可以捐到數千數萬的星加坡幣。星幣一元,可抵法幣三元五六角,有二十八萬元,就可以合國幣一百萬元了。所以持久抗戰下去,西南西北的六七省寶藏可以不必說,就單以南洋的華僑來做后盾,在經濟上也決可以繼續兩三年的接濟。以南洋來類推,新金山舊金山,以及南美各地,我們的僑胞,還很多呢!
僑眾的教育,近來也很進步了。凡在公立學校初級小學畢業的中國國民,都會唱愛國救國的歌,都愿意回國去與狄眾們拼命③。再過七八年,到了這一批小國民長成之時,中國的國力,一定又要增加數倍。
匆匆作復,余事下次再談!
弟郁達夫謹上
三月三日
[注釋]① 柯靈(1909—2000),原名高季琳,浙江紹興人。現代作家。創作涉獵甚廣,尤以散文、劇作聞名。② 罷株巴轄: 馬來西亞柔佛州西海岸的一個港口。③ 狄眾: 指日寇。狄,中國古代稱北方的民族。
[作者]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早年曾留學日本。1921年與郭沫若等發起成立創造社,同時創作了短篇小說《沉淪》。除先后在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任教外,還致力于編輯出版事務。抗戰爆發后客居南洋,進行抗戰宣傳活動。1945年被日本憲兵隊殺害。作品除小說外,還有不少清麗雋永的散文。
[鑒賞]抗日戰爭爆發后,郁達夫輾轉福建等地,最后到達新加坡,在南洋從事抗日救國活動。此信就是作者1939年3月在新加坡寫給柯靈的。
盧溝橋的槍聲,激發了中華兒女的愛國熱忱。抗敵御侮、保家衛國,成了海內外無數炎黃子孫的共同志愿。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具體、真切地感受到南洋華僑的一片赤子之心。他們募款、捐物、義演,甚至“一批一批地組織回國去服務”,直接加入到抗日戰爭的最前線。時隔半個多世紀,當我們重讀當年的這類書信,仍不能不被那種全民動員、團結抗爭的高漲熱情和宏大氣勢所感動。從郁達夫筆底所流露的那份激昂、振奮之情中,讀者自可以把握到那個特殊年代的民族脈動。
上一篇:《書信鑒賞·情書·致楊之華》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致梁實秋》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