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丙寅歲寄弟侄》注釋與鑒賞
明·王夫之
和睦之道,勿以言語之失,禮節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責,慎勿藏于心,以積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貧似我者,強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萬萬。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強者,強者不可欺凌弱者,何況自己骨肉。有貧弱者,當生憐念,扶助安生;有富強者,當生歡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撐持門戶。譬如一人左眼生翳①,右眼多明,右眼豈欺左眼,以皮屑投其中乎?又如一人右手便利,左手風痹②,左手豈妒忌右手,愿其同癱瘓乎?
[注釋]① 翳(yì): 眼睛角膜的一種病變。② 風痹(bì): 中醫指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的病。
[作者]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薑齋,衡陽(湖南)人。明清之際思想家、文學家。因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故世稱船山先生。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舉人。通天文、歷數、經、史、輿地之學。尤在哲學上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樸素唯物主義。詩文亦自成家。生平著述甚豐,后人編為《船山遺書》,凡七十種三百二十四卷。
[鑒賞]一個大家族,如何能保持和睦。王夫之自有其道理。此信中,他治家之方有四: 一是謹言語、慎禮節;二是芥蒂勿藏于心,可用面責之法;三是弱不妒強,強不凌弱;四是富能憐貧,貧不忌富。若族中之人,皆存此心,自然和順團結,興旺發達。冷眼觀世道滄桑,家族興衰,多少昔時豪門貴族,瞬間煙消云散。將相之后,仕途連蹇者有之,厄于貧病者有之,沿途乞討者有之。究其原,探其因,均系家政失和、子弟紛爭、兄弟鬩墻、同室操戈所致。正如《紅樓夢》中甄士隱所吟的那首《好了歌注》:“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边@里所描繪的家運盛衰圖不正是王夫之所深慮的嗎?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與高司諫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收藏手記·瓷器銅器篇·兩尊銅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