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今年70有余了,滿頭白發卻精神矍鑠。聽媽媽說,外婆是解放后從香港回到天津來定居的,而舅公公和兒女們卻都留在香港生活、工作。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他們有過幾次短暫的團聚,但每逢佳節,我們總感到外婆的心里平添幾分惆悵。為了讓外婆生活得愉快,每隔一段時間,我便會去看望她老人家一次。天長日久,這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記得那是去年春節后的一天,我照舊來到外婆家,正巧外婆在家收拾東西。一個陳舊的但很精致的小皮箱打開平放在桌上。皮箱里裝著一堆諸如小金表、小皮夾、八音盒之類古香古色的東西,還有一扎扎發了黃的信封,整齊地碼在小皮箱的一側。早就聽媽媽說過這小皮箱就像是外婆的寶貝,里面鎖著她老人家幾十年來的秘密。桌子上還堆放著一大疊從皮箱中取出來的賀年卡,雖然大多已經陳舊發黃,但花花綠綠的著實惹眼。我好奇地湊上前,打開幾張看了看,都是舅公公寄給外婆的。從50年代外婆回到大陸定居到現在的每年都有,一張也不少。外婆告訴我,每年春節她同樣也給舅公公寄賀卡。當我問她把賀年卡取出來做什么時,外婆笑了笑,沒有回答我。
我仍舊像往常一樣,不時地到外婆家看望她。但那一大疊花花綠綠的賀年卡和外婆那神秘的微笑像個謎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終于,有一天我開始找到答案了。
那是去年暑假中的一天,我照例來到外婆家,看到桌上放著一個用紙條編的東西,但還看不出來是什么,周圍還散放著一些花花綠綠的裁剪的紙條。我拿起紙條仔細看了看,啊! 這不是舅公公給外婆的賀年卡嗎? 怎么全裁成了紙條呢?我雖好奇,但還是忍住了沒問。后來再去,發現這個東西漸漸“長”出一個頭來,再仔細看編的那個東西,原來是一只雄獅。外婆用賀年卡編獅子干什么用呢? 再后來,發現這只雄獅在慢慢地“長大”,但奇怪的是每次總是長那么一點點兒。為什么外婆不一下子把它編完呢?我問外婆,外婆告訴我,這是她準備與遠在香港的舅公公為1997年香港回歸互獻的一份禮物。她和舅公公已商量好,把以前留下的每年春節互贈的賀年卡裁剪成紙條,編成獅子,外婆編一只大的代表中國大陸,舅公公編一只稍小的代表香港。由于“香港”兩個字一共是20筆,所以他們兩個人約定好每天只編20片,到1997年7月1日那天,正好編完,到那時,舅公公和兒女們將帶著紙雄獅,回到大陸,和家人團聚,也讓兩只獅子團圓。
那天晚上,夜很靜,皎潔的月光透過窗紗照在外婆慈祥的臉上。外婆看上去特別興奮,她打開了“話匣子”和我聊了起來。外婆和我談了許多許多,談到很晚很晚……
夜深了,窗外月光如水,透過窗紗灑瀉在屋里。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朦朧中,我仿佛看到擺放在桌上的那只大雄獅已編制好而且活了起來。一只小獅子疾步跑向大獅子面前,猛撲到它的懷里,就像久別的兒女見到了母親一樣,它們親昵地依偎著,緊緊地依偎在一起……
(謝潛思)
【評點】
本文獲天津市中小學生迎1997香港回歸——“知我香港,愛我中華”讀書系列活動中學組征文比賽一等獎。這位初二女生不從歷史取材,而是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以小見大,格外有情。作者以“外婆的心愿”來反映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心愿。作者善于運用細節描寫,以賀卡來表達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心相印,以編獅子的細節描寫表達迎回歸的真誠,以兩只大小獅子親昵地偎依來表達再也沒有什么力量可以把香港從祖國懷抱里分開。
上一篇:《我的姥姥》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叔叔》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