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酒不設是什么意思
【典源】《漢書·楚元王傳》:“初,元王敬禮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 (li)。及王戊即位,常設,后忘設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設,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將鉗我于市。’稱疾臥,申公、白生強起之曰:‘獨不念先王之德與?今王一旦失小禮,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稱“知幾其神乎! 幾者動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先王之所以禮吾三人者,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與久處? 豈為區區之禮哉?’遂謝病去。申公、白生獨留。王戊稍淫暴,二十年,為薄太后服私奸,削東海、薛郡,乃與吳通謀。二人諫,不聽,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
【今譯】 漢時楚元王劉交很禮遇申公、穆生、白生等人,穆生不愛飲酒,元王每次設宴,都特為穆生準備甜酒。等到劉交死后,其子劉戊為楚元王,開始還準備,后來就不準備了。穆生回來說:“可以離開了。醴酒不備,王不再尊重我們,如果不去,楚人會在市上給我施以鉗刑 (以鐵束頸)。”于是稱病,申公、白生去說服他:“怎么不念及先王的恩德?今王只不過有些小小失禮,何必如此呢?”穆生說:“《易經》上說,看出事物的先兆太重要了。微小的先兆預示出吉兇,君子應當看到先兆就行動,不再等待觀望。先王之所以禮敬我們,是因為有道,現在忽視我們,是忘了道。忘道的人,能與他久處嗎?哪里是因為小小禮節呢?”于是稱病離去。申公、白生仍然留下。劉戊漸漸淫暴,又與吳通同謀反。申公等勸諫,劉戊不聽,判他們有罪,罰他們穿上刑徒的衣服,在市上舂米。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明察見機,全身遠禍; 也以“置醴”等形容蒙受禮遇。
【典形】 楚人鉗、楚筵辭醴、辭楚、穆生機、穆生醴、穆逃楚難、申公鉗、市鉗、忘設醴、畏楚鉗、置醴、古人稱逝矣、脫楚鉗、置醇醴。
【示例】
〔楚人鉗〕 宋·陸游《自述》之二:“拙宦雖無齊虜舌,早歸亦免楚人鉗。”
〔楚筳辭醴〕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辭楚〕 三國·曹植《酒賦》:“穆生以醴而辭楚, 侯羸感爵而輕身。”
〔穆生機〕 宋·蘇軾《元佑元年二月八日朝退》:“寂寞申公謝客時,自言已見穆生機。”
〔穆生醴〕 宋·蘇軾《次韻潛師放魚》:“哀哉若魚竟坐口,遠愧知幾穆生醴。”
〔穆逃楚難〕 唐·李白 《上崔相百憂章》:“穆逃楚難,鄒脫吳災。見機苦遲,二公所咍。”
〔申公鉗〕 宋·陸游《有客》:“方逃申公鉗,已取卞和刖。”
〔市鉗〕金·元好問《感事》:“瓢飲不甘顏巷樂,市鉗真有楚人憂。”
〔忘設醴〕 清·嚴啟煜《留別吳門諸子》:“豈類穆生忘設醴,自傷伍員久吹簫。”
〔畏楚鉗〕 宋·陸游《夏夜》:“老人本是山中客,掃跡元非畏楚鉗。”
〔置醴〕唐·張說《故開府儀同三司姚文貞公神道碑》:“始則無人讓王,承置醴之顧; 終以飛龍利見,延參乘之恩。”
上一篇:鄰女窺墻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鈞天廣樂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