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冠辭官是什么意思
【典源】 《太平御覽》 卷九四八引《金樓子》曰:“楚國龔舍初隨楚王朝,宿未央宮,見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縈羅網,有蟲觸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嘆曰:‘吾生亦如是耳,仕宦者人之網羅也,豈可淹歲。’于是持冠而退。”《太平御覽》卷六八四引《東觀漢記》曰:“ (王) 莽居攝,子宇諫莽,而莽殺之。逢萌謂其友人曰:‘三綱絕矣! 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門而去。”《后漢書·逢萌列偉》亦載。《南史·陶弘景傳》:“ (陶弘景) 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
【今譯】 楚國龔舍在朝廷做官,夜宿未央宮時,看到有一大紅蜘蛛正在織網,觸網之蟲皆無法逃出而死。龔舍感慨仕宦生涯亦如此,于是掛起官帽而辭去。漢代逢萌不滿王莽專權,王莽殺其子宇后,逢萌對友人說:“現在一點綱紀倫理也沒有了,再不辭官,禍患將至。”遂解下官帽,掛于東門而去。南朝陶弘景 (自號“華陽陶隱居”) 家中貧困,求作縣令不成,永明十年,他脫下官服掛在神武門 (本作“神虎門”,唐時避太祖諱,改書神武門),上書辭官。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辭官退隱。
【典形】 逢萌掛冠、掛朝衣、掛冠、掛冠裂冕、掛冠神武、掛神虎冠、掛神武、掛衣冠、冠掛、冠宜掛、華陽掛冠、解巾、一冠神虎懸、衣冠掛神武、朝冠掛神武、逢萌解冠、神武掛完、掛觸邪冠、掛兩梁冠、掛冠服、掛冠侶、塵冠掛。
【示例】
〔逢萌掛冠〕 明·陳子龍《傷春》之五:“祖逖思橫楫,逢萌憶掛冠。”
〔掛朝衣〕 宋·陸游《歲暮感懷》:“行當掛朝衣,躬耕返吾初。”
〔掛冠〕 唐·王維《故右豹韜衛長史任君神道碑》:“可傳首于魏闕,然后掛冠東郡,拂衣五湖。”
〔掛冠裂冕〕 唐·駱賓王 《疇昔篇》:“掛冠裂冕已辭榮,南畝東皋事耕鑿。”
〔掛冠神武〕 宋·陸游《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掛冠神武莫躊躇,家縣何妨載鹿車。”
〔掛神武〕 明·袁宏道《初授司功副郎》:“何年掛神武,買斷紫芝峰。”
〔掛衣冠〕 宋·王十朋 《題湖邊莊》:“他年待掛衣冠后,乘興扁舟取次居。”
〔冠宜掛〕 元·白樸《慶東原》:“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
〔華陽掛冠〕 清·李寅《書鄴侯傳》:“平生漫托神仙術,絕勝華陽早掛冠。”
〔解巾〕 南朝梁·何遜《贈族人秣陵兄弟》:“元方振高羽,洛令初解巾。”
〔一冠神虎懸〕 明·徐渭 《樂閑園詩》:“一冠神虎懸薇幕,五樹鳴蟬種柳門 。”
〔衣冠掛神武〕 宋·楊萬里《辛亥元日送張德茂》:“待把衣冠掛神武,看渠勛業上凌煙。”
上一篇:持螯拍浮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摩挲銅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