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嘉落帽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 (嘉) 傳》:“ (孟嘉為) 征西大將軍譙國桓溫參軍。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佐畢集; 四弟二甥咸在坐。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坐,溫命紙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嘆之。”《太平御覽》卷六八七引《孟喜別傳》、《晉書·孟嘉傳》等亦載。
【今譯】 晉代孟嘉曾在征西大將軍桓
溫帳下任參軍,他風流儒雅,深得器重。九月九日,桓溫與僚屬游龍山。有風吹落孟嘉帽子,孟嘉不覺,桓溫暗示別人不要告訴他。孟嘉上廁所時,桓溫又命孫盛作文嘲笑他,寫好后放到孟嘉坐位上,孟嘉回來看見,即命筆應答,不假思索,文辭優美,四座嗟嘆不已。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文雅倜儻,風度翩然; 或形容飲宴佳會;也用以詠重陽秋景、秋思等。
【典形】 吹帽、吹帽狂司馬、墮幘、風落帽、風落鳥紗、客帽欺風、龍山佳會、龍山客、龍山落帽、落帽、落帽參軍、落帽孟嘉、落帽人、落烏紗、孟嘉吹帽、孟嘉帽、山頭吹帽、烏帽落、隕帽、醉帽、破帽不堪落、吹墮白綸巾、烏帽任風吹、龍山對孟嘉、帽逐秋風、登高落帽、登高龍山、帽受西風、破帽驚吹、參軍吹帽、西風吹帽、龍山置酒、烏紗隨風、山頭落帽、落帽風、墮輕帽、落帽孟嘉情、孟與桓、吹烏帽、欠孟嘉。
【示例】
〔吹帽〕 唐·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吹帽狂司馬〕 宋·蘇軾《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可憐吹帽狂司馬,空對親春老孟光。”
〔墮幘〕宋·范成大《殊不惡齋秋晚閑吟五絕》:“霜鬢數莖羞墮幘,黃花三度笑空杯。”
〔風落帽〕 唐·李白《九日龍山飲》:“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風落烏紗〕 元·孛羅御史《一枝花·辭官》:“拼著老瓦盆邊醉后扶,一任他風落烏紗。”
〔客帽欺風〕 宋·吳文英《玉漏遲》:“晴絲罥日,綠陰吹霧。客帽欺風,愁滿畫船煙浦。”
〔龍山佳會〕 宋·周紫芝《品令·九日上西庵絕頂》:“休說龍山佳會,此情不淺。黃花香滿,記白苧吳歌軟。”
〔龍山客〕 宋·蘇軾《九月舟中望見》之一:“誰知愛酒龍山客,卻在漁舟一葉中。”
〔龍山落帽〕 宋·黃庭堅《鷓鴣天·重九日集句》:“龍山落帽千年事,我對西風猶整冠。”
〔落帽〕 宋·陳師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戲馬臺》:“九日風光堪落帽,中年懷抱更登臺。”
〔落帽參軍〕 宋·辛棄疾《念奴嬌·重九席上》:“誰與老兵供一笑,落帽參軍華發。”
〔落帽孟嘉〕 宋·康與之《望江南·重九》:“落帽孟嘉尋箬笠,漉巾陶令買蓑夜,都道不如歸。”
〔落帽人〕 唐·趙嘏《重陽日寄韋舍人》:“不知此口龍山會,誰是風流落帽人。”
〔落烏紗〕 宋·陳師道《九日寄秦觀》:“淮海少年天下士,獨能無地落烏紗。”
〔孟嘉吹帽〕 唐·戎昱《九日賈明府見訪》:“卻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龍山。”
〔孟嘉帽〕 唐·獨孤及《奉同徐侍郎五云溪新亭》:“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山頭吹帽〕 宋·蘇轍《次韻柳見答》:“江上鲙鱸橙正熟,山頭吹帽菊初香。”
〔隕帽〕 宋·蘇軾《龍山補亡》之一:“楚狂醉亂,隕帽莫覺。戎服囚首,枯顱茁發。”
〔醉帽〕 元·耶律楚材《用劉潤之乞冠韻》:“角巾折暮雨,醉帽落秋風。”
上一篇:孟公驚坐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季札掛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