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員怒濤是什么意思
【典源】《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吳王賜子胥劍,遂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薄短綇V記》卷二九一“伍子胥”條引《錢唐志》:“伍子胥累諫吳王,賜屬鏤劍而死。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于南門, 以觀越兵來。 以鮧魚皮裹吾尸, 投于江中,吾當朝暮乘潮,以觀吳之敗?!允亲院iT山,潮頭洶高數(shù)百尺,越錢塘魚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走百余里。時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祀焉。”又《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葬(文) 種于國之西山……葬七年,伍子胥從海上穿山脅而持種去,與之俱浮于海。故前潮水潘侯者伍子胥也,后重水者大夫種也。”
【今譯】 伍員 (yun,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因父兄被楚王殺害,只身逃亡吳國,后拜為相國,功勞卓著。伍子胥多次忠諫吳王夫差,要警惕越國復(fù)仇。夫差不但不從,反而信取讒言,賜屬鏤劍命子胥自刎。臨終前,子胥對兒子說:“我死后,一定把我的頭顱懸掛在吳都南門,我要親眼看著越軍攻入,把我的尸體用鮧魚皮裹起來投入江中,我要隨潮水往返,親眼看到吳國滅亡?!弊玉闼篮?,夫差命人把尸體裝入皮口袋里投江中,從此錢塘江潮波濤怒奔,洶涌澎湃。傳說子胥靈魂不滅,成為濤神,隨錢塘怒潮出沒往來,有人見到子胥在潮頭之中乘坐著白車白馬,因此立廟來祭祀他。越國的賢臣文種在滅吳后也被勾踐賜劍自殺,傳說七年后由子胥接到海上,潮水涌來,子胥在前,文種在后。
【釋義】 后以此典表現(xiàn)臣子憂國悲憤之情; 或形容洶涌的江河波濤,也專指錢塘江潮。
【典形】 白馬怒濤、白馬素車、乘潮、鴟夷革、寒潮泣子胥、魂壓怒濤、靈胥、前胥后種、素車白馬、伍相鴟夷、伍胥濤、伍員濤、胥江萬里濤、胥怒、胥濤、銀濤白馬、子胥鼓浪、子胥濤、寒濤擁伍胥、素車駕長鯨、素車走靈胥、前潮坐子胥、靈胥八月濤、伍胥恨不滅、白馬踏海潮、東流生白波、子胥怒錢塘、鴟夷怒濤、伍胥白浪、胥濤濺恨、伍相潮頭、白馬銀濤、鴟夷恨、鴟夷血、怒濤飛、伍胥潮、伍胥神、伍員潮、白馬潮、子胥潮、子胥靈、子胥棄。
【示例】
〔白馬怒濤〕 清·朱國漢《岳武穆墓》:“白馬怒濤人共恨,黃龍痛飲事皆空?!?br>
〔白馬素車〕 宋·辛棄疾《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br>
〔乘潮〕 清·王夫之《病》:“乘潮不釋孤臣怨,荷鍤猶賢酒客顛?!?br>
〔鴟夷革〕 元·曹德《沉醉東風(fēng)·隱居》:“鴟夷革屈沉了伍胥,江魚腹葬送了三閭?!?br>
〔寒潮泣子胥〕 清·王士禛《姑蘇懷古》之三:“傷心更有南陽宰,不獨寒潮泣子胥?!?br>
〔魂壓怒濤〕 明·高啟《謁伍相祠》:“魂壓怒濤翻白浪,劍埋冤血起腥風(fēng)?!?br>
〔靈胥〕 宋·王安石《送張宣義之官》:“唯有西興渡,靈胥或怒張?!?br>
〔前胥后種〕 清·黃景仁《觀潮行》:“吳顛越蹶曾幾時,前胥后種誰見知?”
〔素車白馬〕 清·曹溶《錢塘江觀潮》:“霸氣至今消不盡,素車白馬駕虹霓?!?br>
〔伍相鴟夷〕 清·吳偉業(yè)《沁園春》:“伍相鴟夷,錢王羽箭,怒氣強于十萬兵?!?br>
〔伍員濤〕 唐·張祜《哭汴州陸大夫》:“冤深陸機霧,憤積伍員濤?!?br>
〔胥江萬里濤〕 明·李攀龍《挽王中丞》:“屬鏤不是君王意,莫作胥江萬里濤?!?br>
〔胥怒〕 唐·韓愈《詠雪贈張籍》:“娥喜華蕩漾,胥怒浪崔嵬。”
〔胥濤〕 清·丘逢甲《韓山書院新栽小松》:“森森高節(jié)自分明,莫學(xué)胥濤作憤聲?!?br>
〔銀濤白馬〕 清·沈道映《舟泊富林謁陳大樽先生墓》:“當年碧血青燐散,此地銀濤白馬寒。”
〔子胥鼓浪〕 金·元好問《游承天懸泉》:“子胥鼓浪怒未泄,精衛(wèi)銜薪心獨苦?!?br>
〔子胥濤〕 清·吳偉業(yè)《廿五日偕穆苑先孫浣心》:“他年子胥濤,百里聞咤咄。”
上一篇:仙人承露盤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