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開道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揚雄《蜀王本紀》:“天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無五丁,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號曰石牛,千人不能動,萬人不能移。”《秦惠王本紀》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養卒以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為然,即發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張儀等,隨石牛道伐蜀焉。”“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獻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愛之,遣五丁迎女。還至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壓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為石。”《華陽國志·蜀志》、《水經注·沔水注》亦載,文略。
【今譯】 傳說古代蜀國有五名大力士,能夠搬移山岳。秦惠王想要伐蜀,刻成五頭石牛,將金子放在牛后。蜀人見了,以為石牛能便出金子。蜀王于是派兵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石牛回來,開成一條道路,將其中三頭拖到成都。這樣秦蜀之間有路可通,秦王派張儀等人,隨石牛道攻伐蜀國。又說秦王知道蜀王好色,于是獻五名美女給蜀王,蜀王喜愛,派五丁去迎美女。回到梓潼時,見一條大蛇鉆入山洞,一名力士拉住蛇尾,但拽不出來,五名力士一起去拉,結果山崩,壓住五丁,五丁大叫五名美女及迎女的人都躲避上山,而化為石。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蜀地、蜀道事; 也用以指力士。
【典形】 地崩山摧、開山力士、金牛、金牛假道、山崩蜀道、石路五丁開、 蜀郡五丁、 蜀山蛇、 五丁、 五丁開道、五丁鑿、開險五丁、五丁愁、五丁力盡、秦開蜀道。
【示例】
〔地崩山摧〕 唐·李白 《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開山力士〕清·丘逢甲《南漢敬州修慧寺》:“破敵神兵退六甲,開山力士驅五丁。”
〔金牛〕 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開金牛之道,通牧馬之關。”
〔金牛假道〕 清·丘逢甲《疊韻答潘蘭史送別》之二:“金牛假道愁窺蜀,石馬傳文詫共槽。”
〔山崩蜀道〕 唐·崔融《嵩山啟母廟碑》:“山崩蜀道,臺候婦而無歸。”
〔石路五丁開〕 唐·駱賓王《餞鄭安陽入蜀》:“劍門千仞起,石路五丁開。”
〔蜀郡五丁〕 唐·駱賓王《兵部奏姚州破賊露布》:“楚人三戶,蜀郡五丁。氣擁玄云,精貫白日。”
〔蜀山蛇〕 唐·李商隱《詠史》:“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五丁〕 唐·李白《大獵賦》:“使五丁摧峰,一夫拔木。下整高頹,深平險谷。”
〔五丁開道〕 明·高啟《喜聞王師下蜀》:“不假五丁開道遠,俄看萬甲積山齊。”
〔五丁鑿〕 元·柳貫《袁伯長侍講同赴北都》:“腰無兩鞬屬,道有五丁鑿。”
上一篇:二疏辭官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五袴歌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