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連海上琴是什么意思
【典源】《文選·嵇康〈琴賦〉》注引漢·蔡邕《琴操》:“伯牙學琴于成連先生,先生曰:‘吾能傳曲,而不能移情,吾師有方子春者,善于琴,能作人之情。今在東海上,子能與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從。’乃相與至海上,見于春,受業焉。”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下:“《水仙操》,右舊說伯牙學鼓琴于成連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至專一,尚未能也。成連云:‘吾師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延望,無人。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但聞海上水汩(gu)汲漰(peng)凘之聲。山林窅(yao)冥,群鳥悲號,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終,成連刺船而還,伯牙遂為天下妙手。”
【今譯】春秋時,伯牙向成連先生學習彈琴,三年學成。成連對伯牙說:“我能傳授你琴曲,卻不能陶治你的性情,而我的老師方子春能夠做到,他在東海上,你愿同我一道前去請教嗎?”伯牙從命,于是二人至海上,來到蓬萊山,成連說要迎師便劃船離去,多日不返,伯牙只聞海水奔涌咆哮,只見山林杳杳冥冥,又聽成群的海鳥悲鳴,愴然感嘆:“先生是在陶冶我的性情啊。”他撫琴高歌,歌畢,成連先生就劃船來接伯牙返回。從此,伯牙彈琴遂出神入化,成為天下高手。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大自然對人性情的陶冶及人對藝術境界的追求; 也以“成連”指擅長彈琴的人。
【典形】 成連、成連海上琴、成連海水、成連琴、刺船人、海上琴、化琴工、移我情、海山深絕、成連佳趣、成連心。
【示例】
〔成連〕 清·張梁《彈琴》:“鐘期既已亡,成連誰能尋。”
〔成連海上琴〕 清·丘逢甲 《寄懷維卿師桂林》:“刺船人去波濤急,凄絕成連海上琴。”
〔成連海水〕 清·金人瑞《周順廬先生生日》:“成連海水最移情,弘景山居亦有榮。”
〔成連琴〕 清·王士禛《贈勞山隱者》:“清冷魚山梵,寂寞成連琴。”
〔刺船人〕 清·丘逢甲 《答王貢南同年》:“浩浩天風入素琴,刺船人去有遺音。”
〔海上琴〕 清·王夫之 《重過蓮花峰》:“河山憾折延陵劍,風雨長迷海上琴。”
〔化琴工〕 宋·蘇軾《授經臺》:“劍舞有神通草圣,海山無事化琴工。”
〔移我情〕 清·程先貞《偶興》:“逝欲訪成連,彈琴移我情。”
上一篇:慟哭西州門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投汨自沉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