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與鋸
在春秋、戰國交替的歷史時期,我國出現了一位杰出的工匠,他就是公輸般,因公輸般是魯國人。而且般與班同音。因此人們叫他魯班。
魯班家世世代代都是工匠,在這個勤勞的家庭里,魯班從小就學會了多種手藝。他會蓋房子,會造橋,會制造機械。會雕刻石頭,而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木工方面。
據說,木工使用的鋸子,就是魯班發明的。
一次,魯班參加建筑一座宮殿,要到山上去采很多木材。魯班和徒弟們帶著斧頭。每天到山上去砍伐樹木??墒?,用斧子砍樹,又累又慢,一連砍了十幾天,砍下來的木料離需要還差得很遠。魯班心里十分著急。
有一天,他到一個險峻的山頂上去找木材,正艱難地往上爬著,突然手指被茅草拉了一個口子,鮮血直流,魯班心想,茅草為什么這么厲害?
他忘記了傷口疼痛,聚精會神地研究起茅草來,仔細一看,原來茅草的邊緣上長著又密又利的細齒。他用那些小細齒在手上劃了一下,果然又一道口子。這使魯班靈機一動。他想,仿照茅草的樣子,用鐵打成緣上有細齒的鐵條,不是可以拉樹嗎?
魯班即刻回去找鐵匠幫忙,打了幾十根邊緣上帶有小細齒的鐵條。用這種鐵條去拉樹,果然又快又省力,只用幾天工夫,就把木料備齊了。這種帶有細齒的鐵條,就是現在使用的鋸子的原型。
上一篇:《音樂退敵》的故事,《音樂退敵》的啟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下一篇:《鸚母鸚父》的故事,《鸚母鸚父》的啟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