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迎子晉是什么意思
【典源】 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晉·郭璞《游仙詩》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今譯】 王子喬,即周靈王的太子晉,傳說他喜好吹笙,能作鳳凰鳴,在伊洛之間遨游,后來仙人浮丘公將他接上嵩高山。參見〖子喬笙鶴〗。
【釋義】 后以此典指仙人; 或形容仙道之事。
【典形】 把浮丘袂、浮丘、浮丘伯、浮丘公、浮丘迎子晉、古浮丘、挹袖拍肩、左拍右攜、浮丘鶴、浮丘翁、浮邱子、攬浮丘。
【示例】
〔把浮丘袂〕 唐·劉禹錫《酬令孤相公見寄》:“何時得把浮丘袂? 白日將升第九天。”
〔浮丘〕 元·虞集《蘇武慢·和馮尊師》:“老矣浮丘,賦詩明月,千仞碧天長劍。”
〔浮丘伯〕 宋·蘇軾《菩薩蠻·杭妓往蘇》:“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蕭瑟。”
〔浮丘公〕 南朝宋·謝靈運《登臨海嶠初發疆中》:“儻遇浮丘公,和絕子徽音。”
〔浮丘迎子晉〕 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浮丘迎子晉,若士避盧敖。”
〔古浮丘〕 宋·范成大《仲行再示新句》:“神仙懶學古浮丘,祖意慵參老趙州。”
〔挹袖拍肩〕 宋·黃庭堅《用前韻謝子舟》:“挹袖拍其肩,余力左右逮。”
〔左拍右攜〕 明·瞿式耜《登茅山》之四:“左拍右攜非我事,心香一炷要爭先。”
上一篇:河梁之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游人獻木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