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顱行萬里是什么意思
【典源】 《后漢書 · 袁紹列傳》:“ (袁) 尚有勇力,先與 (袁) 熙謀曰:‘今到遼東,(公孫) 康必見我,我獨為兄手擊之,且據其郡,猶可以自廣也。’康亦心規取尚以為功,乃先置精勇于廄中,然后請尚、熙,熙疑不欲進,尚強之,遂與俱入。未及坐,康叱伏兵禽之,坐于凍地。尚謂康曰:‘未死之間,寒不可忍,可相與席。’康曰:‘卿頭顱方行萬里,何席之為!’遂斬首送之。”《三國志·魏書·袁紹傳》裴松之注引《魏略》亦載,事有不同。
【今譯】 三國時袁紹之子袁熙、袁尚與曹操戰敗,投奔遼東公孫康,兩人暗謀殺公孫康奪取遼地。而公孫康也想捕殺二人來與曹操交好。公孫康請袁氏兄弟會面,暗中伏下精兵,將二人擒住,讓他們坐在凍地上。袁尚請求給予坐席,公孫康說:“你們的頭顱馬上要到萬里之外去了,還要什么坐席!”將二人斬首,首級送給曹操。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被殺頭顱遠送。
【典形】 頭顱行萬里、頭行萬里塞、萬里行頭顱、萬里送頭顱。
【示例】
〔頭顱行萬里〕 清·王士禛《詠史小樂府》之三:“頭顱行萬里,失計殺田豐。”
〔頭行萬里塞〕 明·陳子龍《獻山東俘志感》:“頭行萬里塞,膽掛五都坊。”
〔萬里行頭顱〕 宋·陸游《醉中歌》:“黃雀萬里行頭顱,白鵝作鲊天下無。”
上一篇:太平無象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夸父逐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