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渾沌是什么意思
〖典源〗《莊子·應(yīng)帝王》:“南海之帝為儵(同“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亦作“混沌”),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dú)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釋義〗渾沌本無五官。南海和北海之帝為報渾沌殷厚相待的情分,為其開鑿器官,以至七竅鑿成而渾沌死。后遂用“鑿混沌、渾沌鑿、竅鑿混沌”等比喻破壞規(guī)律及本來的自然面目,亦比喻造物陶冶;或指開鑿孔穴。用“混沌未鑿、渾沌未鑿”等比喻天然渾成、未經(jīng)雕琢的事物。
【鑿混沌】元好問《陀羅峰二首》之一:“鑿開混沌露元?dú)猓⒉级盗_彌梵天。”黃遵憲《雜感》詩之二:“大塊鑿混沌,渾渾旋大圜。”
【渾沌鑿】李商隱《寄羅劭興》詩:“渾沌何由鑿,青冥未有梯。”
【竅鑿混沌】黃庭堅《題落星寺四首》之二:“相粘蠔山作居室,竅鑿混沌無完膚。”
【混沌未鑿】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此郡僻處萬山中,風(fēng)俗質(zhì)樸,混沌未鑿。”
【渾沌未鑿】梁啟超《教育政策私議·教育次序第一》:“未自知有我,純?nèi)粶嗐缥磋従辰纭!?
上一篇:鳳鳥不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前身青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