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京白社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晉·葛洪《抱樸子·雜應》:“洛陽有道士董威輦,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從學道。”《晉書·隱逸傳》:“董京字威輦,不知何郡人也。初與隴西計吏俱至洛陽,被發而行,逍遙吟詠,常宿白社中。時乞于市,得殘碎繒絮,結以自覆,全帛佳綿則不肯受。或見推排罵辱,曾無怒色。”
【今譯】晉代董京字威輦,在洛陽逍遙吟詠,披發行走,常住宿在白社的祠中。有時在市上行乞,得到破碎的帛布綿絮,就扎在身上,而完整的卻不肯收。有人打罵他,一點怒色也沒有。
【釋義】后以此典指隱士生活散淡貧寒。
【典形】 白社、白社客、白社游、洛社、洛陽社、藏名白社。
【示例】
〔白社〕 北周·庾信《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白社之內,拂草看冰; 靈臺之中,吹塵視甑。”
〔白社客〕 唐· 陳子昂 《臥疾家園》:“寧知白社客,不厭青門瓜。”
〔白社游〕 唐·高適《留別鄭三韋九》:“羈旅雖同白社游,詩書已作青云料。”
〔洛社〕 宋·楊億《與客啟明》:“吟苦多年依洛社,賦成他日上蘭臺。”
〔洛陽社〕 南朝齊·謝朓《落日悵望》:“既乏瑯邪政,方憩洛陽社。”
上一篇:荀令香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董狐直筆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