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裳白雉是什么意思
【典源】 《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交阯之南有越裳 (chang) 國。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
【今譯】 古代交趾國南面有越裳國。周成王時,周公攝政六年,制定禮樂,天下大治,一派和平景象。越裳國與周朝相距遙遠(yuǎn),山川阻隔,他們以三象樂,輾轉(zhuǎn)翻譯,才來到周朝國都,獻上了珍貴的白雉。
【釋義】 后以此典指異國進貢; 或指珍異鳥類。
【典形】 白雉、白雉越裳、越裳白雉、越裳雉、越裳貢、越裳馴白雉。
【示例】
〔白雉〕 宋·蘇軾《次韻水官詩》:“南夷羞白雉,佛國貢青蓮。”
〔白雉越裳〕 唐·李白《放后遇恩不沾》:“東風(fēng)日本至,白雉越裳來。”
〔越裳白雉〕 元·揭傒斯《三月二日聞西師捷口號》:“越裳白雉應(yīng)頻入,浪泊飛鳶正念渠。”
〔越裳雉〕 唐·柳宗元《游南亭夜還敘志》:“重來越裳雉,再返西旅獒。”
〔越裳貢〕 唐·高適《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風(fēng)行越裳貢,水遏天吳災(zāi)。”
上一篇:越女斗猿公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車笠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