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舒襆被是什么意思
【典源】《晉書·魏舒傳》:“ (魏舒)年四十余,……自課,百日習一經,因而對策升第。除澠池長,遷浚儀令,入為尚書郎。時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罷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無清論者咸有愧色,談者稱之。”
【今譯】 晉代魏舒四十多歲時才求取功名。他刻苦攻讀,自己規定一百天研習一部經書,因而對策入仕。先后任澠池長、浚儀令,又入京為尚書郎。當時朝廷正準備裁汰郎官。魏舒說:“我就是要裁撤的人。”然后裹起衣被便離去了。同僚中那些素無高論的人無不羞愧,人們很稱許他。
【釋義】 后用此典指操行清高,不戀祿位。
【典形】 襆被、魏舒襆被。
【示例】
〔襆被〕 宋·蘇軾《次韻林子中春日新隄書事》:“東都寄食似浮云,襆被真成一宿賓。”
〔魏舒襆被〕金·元好問《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平子歸田元有約,魏舒襆被恐無期。”
上一篇:馬惜障泥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鯀化黃熊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