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撤退是什么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史:1939年4月,希特勒下達對波蘭的白色方案,9月1日,德軍出動五十多個師,二千多輛坦克和二千多架飛機,突然襲擊波蘭。波蘭措手不及,僅兩個月就滅亡。當時英、法為波蘭盟國,在波蘭受到嚴重襲擊時,迫于國內(nèi)外輿論壓力,不得不在9月3日對德宣戰(zhàn),但仍按兵不動。德軍進攻波蘭西線時只有二十三個師,而英法聯(lián)軍有一百十一個師的強大兵力,但坐失了時機。1940年4月德軍又突襲具有戰(zhàn)略地位的丹麥和挪威。英法援助挪威時遭到德國炮火的攻擊而被迫退卻。1940年5月,德軍又在西線發(fā)動攻擊,希特勒先后占領比利時、盧森堡、荷蘭,迫使法國投降。希特勒攻打比利時時,英法盟軍在比利時約有四十萬,被迫向法國北部的敦刻爾克海港撤退,又遭德軍包圍轟炸,約有三十四萬人撤退到英國海岸,但重型武器全部落入德軍手里。
引用義:綏靖政策造成敗局。[例]歷史上象敦刻爾克撤退這樣的慘重教訓并不罕見,其結果都是搬石頭打自己的腳。
上一篇:政成馴雉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數(shù)(shu)典忘祖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