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貪為寶是什么意思
【典源】《左傳·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今譯】 宋國有人得到美玉,把它獻給子罕,子罕不受。獻玉的人說:“我拿給玉匠看過,玉匠認為是寶物,才敢進獻給您。”子罕說:“我以不貪婪為寶,你以美玉為寶,如你把美玉給我,我們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清廉不貪,操守高尚。
【典形】 不貪、不貪寶、不貪為寶、不貪為我寶。
【示例】
〔不貪〕 唐·杜甫《題張氏隱居》:“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游。”
〔不貪寶〕 宋·蘇軾《王晉卿示詩欲奪海石》:“守子不貪寶,完我無瑕玉。”
〔不貪為寶〕 北周·庾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宋人獻玉,不貪為寶,伯成子高,守仁為富。”
上一篇:不言溫室樹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與麋鹿群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