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連蹈海是什么意思
《戰國策·趙策》: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趙國都城邯鄲。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救趙。由于懼怕秦國,魏軍在趙魏邊境交界處蕩陰止步不前。魏王還派將軍辛垣衍勸趙王尊秦為帝,以求解圍。齊國高士魯仲連善于排難解紛,恰巧周游至趙國,聽說此事,便自告奮勇去見辛垣衍,對他說:“秦國是背棄禮義而崇尚殺人之功的國家,用權術驅使士人,奴役百姓。秦國如果肆無忌憚地稱帝,進而名正言順擁有天下,那么我魯仲連就只有赴東海而死了。”并曉之以興亡利害,激之以不屈精神,終于使辛垣衍表示不敢再說尊秦為帝。秦軍聞知此情況,撤退五十里。適逢魏公子信陵君奪晉鄙軍權攻秦救趙,秦軍于是退去。
引用義:比喻寧死也不屈服于強權暴政。[例]中華民族歷來就有誓死不當亡國奴的不屈精神。面對侵略者的刀槍,他是如此泰然自若,真有魯連蹈海的氣概。
上一篇:騎飛馬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鶴收仙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