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驚伯有是什么意思
【典源】《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晉·杜預注:“襄三十年,鄭人殺伯有,言其鬼至。”
【今譯】 鄭國人以伯有互相驚擾,一說“伯有來了”,馬上大家全都逃走,不知躲到哪兒才好。伯有是春秋時鄭國大夫良霄的字,他主持國政時,與貴族駟帶等發生爭執,而被殺。傳說他死后化為厲鬼,向仇人報復。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心惶懼,自相驚擾。
【典形】 伯有、伯有之魂、驚呼伯有。
【示例】
〔伯有〕 唐·吳融《偶題》:“莫道精靈無伯有,尋聞任俠報袁絲。”
〔伯有之魂〕 北周·庾信《功臣不死王事請門襲封表》:“幸使伯有之魂,不能為厲; 若敖之鬼,其無餒而。”
〔驚呼伯有〕 清·黃遵憲《西鄉星歌》:“人人驚呼伯有至,昨為大盜今為厲。”
上一篇:盜泉寧渴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破瑟減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