犄(ji)角之勢(shì)是什么意思
《左傳·襄公十四年》: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春,晉、齊、宋、鄭等十多個(gè)諸侯國共同策劃攻打楚國。晉國大臣范宣子數(shù)落戎子駒支,戎子駒子辯解說:“從前秦國人仗著他們?nèi)硕啵澢笸恋兀?qū)逐我們各部戎人。晉惠公顯示了他的大德,說我們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能丟棄,還賜給我們南部邊境土田。我們各部戎人砍伐荊棘,驅(qū)逐狐貍豺狼,成為先君的臣下,直到如今沒有三心二意。從前晉文公和秦國在殽地大戰(zhàn),晉國在上邊抵?jǐn)常秩嗽谙逻吙箵簦貒能婈?duì)不能撤回,實(shí)在是我們各部戎人使他們這樣的。譬如捕鹿,晉國人抓住它的角,各部戎人捉住了它的腿,和晉國一起叫它倒下。戎人為什么不能免于罪呢?”
引用義:比喻互相配合,夾擊敵人的態(tài)勢(shì)。[例]若一連能馬上拿下無名高地,則與我們構(gòu)成犄角之勢(shì),形勢(shì)就會(huì)大大有利于我們。
上一篇:燕(yan)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獅坑中的但以理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