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學者是什么意思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有一講學者,性情乖僻,愛用苛刻的禮法規(guī)范生徒。生徒深受其苦,但因其頗負端方盛名,生徒不敢說他的不是。一晚,講學者在塾后小圃月下散步,見一女子匿于樹后,自稱為狐女,因畏正人君子,故夜來折花。此女言詞柔婉,顧盼間百媚俱生。講學者為其所惑,便“挑與語,宛轉(zhuǎn)相就”。女子自言能隱形,往來無跡,即使有人在旁也看不見她,故不會被生徒知曉。講學者聽此更無顧忌,“因相燕昵”。拂曉,講學者敦促女子離去,女子不從,后艷事敗露。此女原為新來藝妓,諸生徒賄賂使她為此。講學者大為沮喪,趁生徒課畢歸時而逃之夭夭。
引用義:偽君子。[例]為人應當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千萬不可做紀昀筆下的“講學者”。
上一篇:西塞羅的演說藝術(shù)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許由棄瓢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