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是什么意思
《左傳·閔公元年》:慶父(?—前659),春秋時魯莊公庶兄。魯閔公元年(公元前661年),魯莊公去世,子般即位,慶父派人弒子般,另立閔公為國君,兩年后,慶父又叫人弒閔公。魯國臣民憤慨,欲誅慶父,慶父逃往莒國。齊桓公聞知魯國內(nèi)亂,派大夫仲孫湫去打聽。仲孫返報:“不除去慶父,魯國危難就不會結(jié)束。”齊桓公問:“如何去掉慶父?”仲孫答道:“慶父不斷制造危難,必將自取滅亡,國君您就靜待吧。”魯僖公于公元前659年即位后,賄賂莒國,要求送還慶父,慶父在返國途中自縊而死。
引用義:比喻禍根不除,危難不止。[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戰(zhàn)犯不除,國無寧日。
上一篇:莊舄越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張?zhí)鞄熃虚T——拿鬼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