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存在著一種最基本意義上的換位思考——基本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別人的位置上看一個問題,思考他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三國時,司馬懿和諸葛亮在五丈原對峙。
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諸葛亮便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婦人之飾”羞辱之,欲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仍不想出戰,為平息部屬不滿情緒,故意裝怒,上表請戰。魏明帝不許,并派使臣辛毗拿杖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后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要帶兵出擊,辛毗杖節立于軍門,司馬懿便不出兵。
諸葛亮評說:“司馬懿本無戰心,之所以請戰,完全是為了向手下顯示勇武罷了。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真想打,何必千里迢迢去向魏帝請戰呢!”于是,諸葛亮分兵屯田,做長久屯駐之準備。
諸葛亮“分兵屯田”的決策,完全是站在對司馬懿的換位思考之上的。從司馬懿請戰一事,他看出司馬懿是肯定不會出來對戰了。那么相應的,如果他不做長久屯駐之準備的話,就只有撤兵一途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基本換位思考中的思考,其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理解和寬容,而是為了搞清楚對方在這個問題上有什么喜好,有什么利益,有什么利害關系。在本質上,這是一種“料敵機先”,和前面的標準換位思考的“事后寬容”大相徑庭。
把這種境界落到實處就是——無論什么時候,在行動之前都應該先了解你的對手在想些什么。
上一篇:別把工作成功當目標
下一篇:好壞不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