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也常常因為被父母照顧得太好,而缺乏動手實踐能力。例如,已經(jīng)10歲的孩子吃蘋果還要求父母去皮切塊提供給他們,有些上了大學的孩子也因為不會鋪床而把床鋪弄得像狗窩。這些都是孩子在生活方面低能的體現(xiàn),其中除了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因素外,與孩子本身的懶惰也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還有的孩子的懶惰表現(xiàn)在學習上,他們盡管愿意聽老師在課堂中講解,但是卻不愿意拿起筆去寫寫畫畫。他們寧愿一遍遍心不在焉地背誦單詞、公式,也不愿意在父母的提醒下拿起筆把這些難以搞定的知識寫下來,即使父母告訴他們“就算你把這些知識胡亂畫在紙上,也比你漫不經(jīng)心讀很多遍的效果更好”。總而言之,他們就是不愿意動,不愿意切實展開行動去做。
實際上,對于學者而言,紙和筆總是非常重要的。每當他們或者產(chǎn)生靈感,或者對于很多事情有了突如其來的好想法,或者只是想起來有一件事情要認真想好去做,他們都會將其寫在紙上。古人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個人即使記性再好,也無法把所有事情都記在腦海中,尤其是當這些東西需要熟練記憶或者運用到演算中的時候,紙和筆就顯得更加重要。很多數(shù)學家都喜歡隨身帶著紙和筆,而且他們最喜歡用干凈簡單的白紙,這是因為白紙看起來一目了然,也因為白紙非常清爽利索,有助于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記錄下自己的詳細想法。在日本,大名鼎鼎的藤原正彥即使和妻子去度蜜月,也常常會在夜半時分有靈感來襲的時候馬上就從床上跳下來,拿起紙和筆進行記錄。作為普通人,作為孩子,我們的靈感到來的次數(shù)并不會那么多,那么為何不積極地記錄呢?也有的時候,我們需要記憶很多東西,卻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實在不想繼續(xù)誦讀和記憶,不如就把這些東西抄寫下來,因為在抄寫的過程中往往會產(chǎn)生強化記憶的效果。
對于寫作,很多人都會覺得當想要下筆的時候往往覺得艱難晦澀,無從下筆,而當不想正式去寫什么,只是想記錄隨筆的時候,又覺得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為何紙和筆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呢?這是因為紙和筆可以更快地把我們帶入狀態(tài)。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是想一想,動的是腦子,而當我們需要去寫的時候,則需要在想的基礎(chǔ)上往前推進一步,這樣一來,我們就會進入思維深度加工的狀態(tài),也會因此而爆發(fā)出新的靈感。有些進行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名人,甚至喜歡用廢紙的反面來記載很多東西,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廢紙原本就是要扔掉的,寫得好與壞都沒有關(guān)系,為此變得內(nèi)心輕松,思維也就會更加活躍。不得不說,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情,驗證了有一位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即不僅情緒會影響人的行為,而且行為也會反過來影響人的情緒狀態(tài)。
既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你已經(jīng)做好準備要拿起手中的紙和筆、把自己的思維以筆跡流動的方式記錄在紙上了嗎?如果還沒有,不妨在此時此刻就拿起紙和筆,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對于促進思維發(fā)展有著神奇的作用力,也常常會給你帶來驚喜。
上一篇: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習事半功倍
下一篇:如果平凡,那就用努力換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