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思考,學歷再高也是徒勞
在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中,財力、智力、學歷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考能力的強弱。
有人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只有高學歷、高智商或某種有背景的人才能獲得成功。誠然,高學歷、高智商等是促使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人的思路。否則就無法解釋,一些只有小學、初中文化,也沒什么特殊技能的人,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發跡起來、把事業做大的。
有些人學歷很高,但思維能力很差;有些人學歷平平,但是思維能力很強。一個人很聰明或學歷很高,只能說明他有創造的潛力,并不說明他很會思考。學歷和思考的關系,就好比一輛汽車同駕駛技術的關系,你可能有一輛很好的汽車,但如果你駕駛技術不好,恐怕車再好也是白搭;相反,盡管你開的是一輛舊車,但只要你駕駛技術高超,就照樣能把車開得很好。
一般說來,一個人所受的教育越多,他的知識也就越豐富,而豐富的書本知識則是創新的基礎。可如果人只會讀死書,不會活用知識,只限于從教科書的觀點出發去思考問題,就不僅不會有什么好結果,反而會消耗自身的精力甚至財力。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不會思考,即使他有再高的學歷,也會和成功失之交臂。一個人思路要是不對,智商再高也是徒勞,這時候他想法越多,結果越糟;而擁有了好的思路,就能夠在迷霧中看清目標,在眾多資源中發現自己的獨特優勢,從而更快更好地走向成功。
想盡快到達成功彼岸,就需要摒棄“唯學歷為尊”的荒謬觀點。否則便會助長一種知識勢利傾向,并會使得另外一些人悲觀失望。
之前有人曾語氣絕望地問我:“我沒上過重點大學,我這輩子還有希望嗎?”我回答說:“當然有啊,你的未來還大有希望,千萬不要悲觀失望!”
我在學生時代,也曾認為學歷非常重要,如果上不了北大、清華這類學校,人生前景也就一片黯淡了。如今,我卻徹底認清,光憑學歷并不能讓人在職場的激烈競爭中獲勝,真正能決定人職業前景的,說到底還是思考能力。
所以在這里我想說,你如果有可能上名校,就一定要盡全力爭取;如果你沒能去成名校,也不必悲觀失望,不妨利用一切閑余時間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這樣的話,你在將來一樣有機會打敗甚至超越名校生。
在信息時代,一味苦學書本知識是不行的,我們最需要的技能是:學會如何思考,以及學會如何創造。一個人愛好學習,勤奮讀書,就會學有所獲;但學習的真正目的不僅在于記憶、存儲知識,更在于增強思考力。如果不能靈活地對知識加以運用,總用固定的知識去面對多變的世界,我們就只能在現實的較量中一敗涂地。
要試著在工作實踐中汲取營養、提高自己。通過實踐,使自己頭腦中有限的知識成倍地轉化為創造能力。
我們要與時俱進,訓練思維,注重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再造知識,將知識轉化為有用的創造力。
上一篇:“一夜成名”其實是不遺余力奮斗的成果
下一篇:不做應聲蟲,堅持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