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的兒童,需要更多的愛
對于任何一個成長期的孩子來說,他們都希望有一個完整、和諧的家庭,父母相親相愛,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也才會真正的快樂,但父母關系破裂、離婚,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父母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所以,一些父母會產生疑問,難道要為了孩子選擇維持名存實亡的婚姻嗎?當然不完全是,對于尚能挽救的婚姻,父母要努力經營,但如果到了非要離婚的地步,就要多為孩子考慮,盡量把即將帶給孩子的傷害減到最小。
事實上,越是離異家庭的兒童,越是需要父母更多的愛,唯有給他們更多的愛,才能彌補父母離異對他的傷害。
艷艷是個可愛的女孩,現在的她已經十歲了,誰初次見到她,都會忍不住和她多說幾句話,但接下來,艷艷就會表現出很悲傷的樣子,甚至你怎么逗她,她都不笑,于是,很少有小伙伴和同學愿意和她玩。
其實,艷艷很可憐,她剛出生后,父母就離婚了,爸爸把她交給保姆帶,而這個保姆除了定時給艷艷做飯外,也不怎么和艷艷說話。現在的艷艷已經形成了一種悲觀的性格,她渴望被人關心,渴望和人說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艷艷之所以會容易悲傷,是和父母對她的教育有極大關系的,她的父母因為離婚而沒有給她足夠的愛,正是因為對愛的渴望讓她逐漸養成了這種性格。
其實,我們的孩子是脆弱的,他們猶如一張白紙,我們父母給他們怎樣的成長環境,他們就會有什么樣的個性、性格,而我們的孩子,只有細心的呵護,他才會以積極陽光的心態、自信的精神面貌對待生活中的任何事。如果父母離異,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他們會認為家庭破碎,他們會缺乏安全感,此時,如果我們父母再不關心他們,給他們愛,孩子更會認為自己被父母遺棄,小小的心靈更會蒙上一層陰影,那么,夫妻離婚,該如何讓孩子理解呢?
為此,兒童心理學專家建議:
1.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得寬容,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離婚了也會繼續愛他
所以,父母離婚,無論是什么原因,都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抱怨或者攻擊對方,讓孩子認為你們之間存在仇恨,反而,你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寬容,父母矛盾不斷,只會讓孩子感到矛盾,不知道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最終會出現情感和行為分裂,使其人格成長受到影響。嚴重的會導致心理問題,乃至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2.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要共同協商
(1)經濟方面:孩子要接受教育和培養,就要有物質上的付出,對于這一問題,父母不可推卸責任,也不可因為內心虧欠孩子而溺愛他,這樣只會有損于孩子的成長。
(2)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事件:對于孩子成長中的諸多事宜,比如:什么時候讀幼兒園,小學去哪里讀、孩子學習成績差要不要請家教、大學要讀什么專業、以后出不出國等問題,最好都由父母共同協商。
3.孩子在學校的活動,父母要經常參加
孩子的學校生活中,少不了一些公共活動,比如家長會、運動會。在家長看來,這可能是無關緊要的小日子,但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事,對于這樣一些時刻,父母最好都在場,而對于孩子的生日,父母更要與孩子一起慶祝,這樣,你的孩子就會明白,父母離異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他并沒有因此失去父母,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都很愛他,也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
4.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
撫養孩子,并不是只給孩子吃飯、穿衣即可,父母尤其是要對孩子的精神層面的需求給予充分滿足。一定要抽時間陪伴孩子,哪怕只是陪著他們玩耍(這一點沒有離異的家長也經常忽略)。
5.離異的父母要充實自己的生活
離異的父母如果不打算再婚的話,最好也有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興趣愛好,也可以找一個伴侶,這樣,你才不會因為空虛而把所有精力放到孩子身上,以至于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負擔。也有一些父母認為為了孩子不找伴侶是對孩子好,其實不然。一個沒有正常情感生活不快樂的人很難保持自我身心的平衡,不免將自己的不快樂情緒轉嫁給孩子,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當然,要做到以上幾點,對于父母來說考驗到他們的綜合素質,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以及很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當然,不少人正是因為缺乏這一能力,才無法經營好自己的婚姻,所以如果一些父母認為自己無法面臨離異后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的話,可以咨詢專業人士、獲得他們的幫助。只有這樣,讓自己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才有足夠的心理能力不讓孩子承受父母離異的痛苦。只有快樂的人,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上一篇:畏縮,只會讓你顯得更軟弱可欺
下一篇:練就一個無堅不摧的強大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