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敗更可怕的是害怕失敗
如果一個人活到而立之年還從來沒有遭遇到過堪稱失敗的經歷,應該特別幸運,很讓人羨慕吧?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人,“順心如意”對他不是祝福,而是事實。
他是我的發小鄭宇,我們倆在幼兒園認識,他是那種老師疼家長愛的“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被表揚。后來的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無一不是順順利利考上第一志愿。平日的成績不是最好,卻是保持在相當討喜的四五名,跟同學們的關系也很不錯。
學業順利不稀奇,智商高一點都沒問題,但他在追女孩子時也無往而不利,什么單戀、表白失敗、失戀之類的事他從沒遇到過,大四畢業各奔東西時也是和平分手,大家相約以后還是朋友,讓那些為了你遷就我還是我遷就你而頭痛的人羨慕不已。
工作以后,買房買車、結婚生子,人生大事一件件水到渠成,工作也得心應手,到了年限就升職加薪,總是氣定神閑的樣子,和我們這些經常抓耳撓腮、焦慮委屈的人形成鮮明對比。
有一次,當我為一個改了七八次但無論如何都難以讓客戶滿意的方案牢騷滿腹,并且羨慕他永遠都舉重若輕把一切處理得那么好時,他沉默半晌說道:“其實我挺羨慕你,一直在挑戰自己,摔了跟頭再爬起來,不像我。”我一開始以為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風涼話,但看他一臉真誠又不像。
可能是多喝了幾口吧,他沒有停下來,繼續說道:“所謂的順利和幸運,只不過是我永遠都在權衡取舍、趨利避害,選擇更有可能實現的目標,而不是我更喜歡的,或者更有價值的。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的。”
“比如大學時,我其實是喜歡另一個女孩子的,她那么美麗那么聰明,品位又極佳,著裝言語,樣樣都讓我傾倒。但是她太高冷,對誰都不假辭色,拒絕了那么多優秀的男生。我掂量著自己的斤兩,去追她肯定沒戲,還不如做個朋友。于是我轉而追求她同宿舍的另一名女生,當然她不算差,只是各方面都普通,于是我很快成功了。現在想想,這樣的戀愛其實不談也罷,還不如轟轟烈烈去追求一場,輸了也無怨無悔。”
說著他仰頭一飲而盡,“然后是找工作。我的學校雖然不是清華北大,但也沒有遜色多少,也想去咨詢公司工作,和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那群人在一起,每天做一些又高級又精彩又苦難的事。可是我聽說非常難,有很多學長學姐被拒,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得到,所以我直接放棄,簡歷都沒投。而是選了那些我的條件絕對符合的公司,在幾個offer中挑選自己想去的。看起來我很優秀很受歡迎,工作隨便挑,實際上我最想去的那些公司,我甚至連簡歷都不敢投。這樣的我,連自己都瞧不起。”
停了一會兒,他總結道:“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我的一生都永遠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活著,所以才這么順利。我也不能說自己這些年沒有進步,只是,我把那個天花板設置得太低了。現在我已經看到惡果了,我的收入已經比很多同學少一大截,你們聊的某些話題我想接上也有點吃力。這樣的話,再順利又怎樣?只會讓我變成一個越來越平庸的人。”
那天晚上他大醉而歸,而我也釋然了,在那些苦得想要流淚的日子總會想起他的話。
他的故事還在繼續。
很久之后的某一天,他說,自己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雖然失敗了。
那是公司的一次內部競聘,身為技術部門的經理,他一直都想嘗試運營工作,但毫無經驗,也沒有相關方面的知識,只有一腔熱情和對公司產品的深入了解算是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以他的行事作風,肯定不會去應聘的。但這次,他經過強烈的心理斗爭,報名了。
沒有出現奇跡,他落選了。他跟我說:“那滋味,真不好受。但我居然很輕松,原來也不過如此。”就是這個感覺,你一直懼怕的東西,原來也不過如此,有了這種領悟以后,它就再也不會成為你的夢魘,你也有了超越它的底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你也是這樣一個從來沒有嘗過失敗滋味的人,也未必是好事。要么是你無與倫比地幸運,這個可能性太小;要么是你目標定得太低,或不敢挑戰自我,所以一直待在舒適區和能力范圍內,顯然這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無益。
因為害怕失敗而不作為,是比失敗本身更可怕的事。
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也許正因為這樣,他們不愿意正視這一現實,以至于很多人都像我的朋友鄭宇一樣,并不清楚自己“明智”的背后原因其實是害怕失敗。
還有一些人不僅害怕失敗,更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無比努力最終卻失敗了,于是,他們喜歡表現出滿不在乎、吊兒郎當的模樣,以便在失敗以后跟別人講:“唉,都怪我不努力,要是我再上點心,那個職位沒準就是我的了。”
說到底,為了掩飾心底的自卑與脆弱的自尊,就用偽裝的不勤奮、不在乎來掩飾。怕只怕,假作真時真亦假,別人相信你是一個凡事不肯努力不夠進取的人,你卻深知自己的色厲內荏,越來越依賴虛張聲勢。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種精神鴉片,應該早點戒掉,不是嗎?
失敗這種事,就如同和心愛的姑娘談戀愛,你太在意太緊張,就更容易犯錯更容易失去她。但你完全無視她也是不可以的,最好的狀態是適度緊張,和她相愛相殺,做一對棋逢對手的歡喜冤家,不也挺好的么。
上一篇:比興趣更重要的是什么?
下一篇:比較是婚姻幸福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