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對方
交談,就是互相交替談話,而不是一方發表演說。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談話效果。
現實生活中,有的女人的確很健談,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沒有對方說話的機會。這樣的習慣很不好。既然是交談,就不能一個人唱獨角戲,只管自己說得痛快,讓別人插不上嘴。相反,當自己談了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時,就要有意地“打住話頭”,請對方談談有什么想法。這既是為了使談話更為深入,也是對對方的尊重。
在和對方交流的時候,聰明、智慧、會說話的女人總是很善于傾聽,要讓對方多講話。這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更能為自己贏來很多機會。
有一位在報社任職多年的記者,后來成了一家大企業的部門主任,薪水上漲了幾倍。認識這位記者的人都知道,她身材矮小,口才一般,又沒有任何傲人的學歷。這樣的人何以在數十個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呢?
原來她在接到面試通知時,立刻去圖書館查資料,知道了這家企業創辦人的生平背景。從背景資料中她發現這家企業負責人早年進過牢獄,出獄后,從一個路邊的水果零售店做起,后來涉足建筑業,最后才有了現在的大企業。
她在面試時,說:“我很希望在這樣組織健全的大企業效力,聽說您當年只身南下闖天下,由一個小小的水果攤開始,到今日領導萬人以上的企業……”
那個大老板有段不堪回首的牢獄生涯,所以從不愿提起過去。不料這個記者能避開那不光彩的一面,直接談到他出獄后的創業經歷,這樣大老板就順理成章地說起了他的成功史。雖然面試時間已經結束了,大老板還是意猶未盡。
原本面試應該是應聘者說,招聘者聽,而這位記者幾乎沒有說任何與將來有關的計劃,甚至連自己那毫不傲人的學歷也沒有提到,相反的,只當了聽眾。
如果這個記者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己,說自己如何如何,把自己夸耀一番,肯定會出現另一種結局。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對方,讓對方多說話,是交談的一項絕招。若要交談成功,還是少唱“獨角戲”,多來“二人轉”為好。
但是,人際交往中,不少女人喜歡展示自己的優越感,在別人面前談論自己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在這種自我吹噓中找到成就感。
美國學識最淵博的哲學家之一約翰杜威說,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如果我們在與朋友的交流中,時時表現出高人一等,朋友便不可能覺得自己“具有重要性”。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是無足輕重的。
還有的時候,有的女人喜歡多說,總希望自己的觀點被別人接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便不停地說,往往因為話說得太多反而達不到效果。其實正確的做法是讓對方多說,我們只要問他們問題,他們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癥結所在。問對了問題,他們自會講出一些事來。我們只需要聆聽,誠心誠意地聆聽。
還有一種女人,當他不同意對方的觀點時,喜歡急著打斷對方的話,這也是很危險的行為。因為如果對方沒有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你說得再多,他多半也是聽不進去的,徒勞無功而已。
社會心理研究發現,27%的不成功相親都源于一方話多、另一方無語的尷尬局面!在生活中,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也可成為情侶、閨密,或者藍顏知己,但對于第一次見面而言,雙方并不熟悉,一切從零開始,就該遵守絕對公平的原則。建議在對話時盡量留給對方更多的說話時間,讓人感覺到你對對方的體貼和平等。
法國哲學家拉羅什福科說過:“如果你想要制造敵人,那就凡事超越他們;但假如你要的是朋友,則要讓他們超過你。”因此,聰明的女人,在社交場合,讓我們習慣多讓別人說話,多讓別人感受到他對你“很重要”!
上一篇:把握一厘米,夸到人癢處
下一篇:抱怨只會給你帶來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