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不是成功的障礙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于英國牛津,這一天恰好是意大利物理學家、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紀念日。
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問題,老師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
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中學時代的后兩年,班上來了一位數學教師。他的教學富于啟發,這激發了霍金對數學和物理學的興趣。盡管父親也鼓勵他學習科學,但希望他攻讀與父親的專業相近的生物學。
回憶起中學的學習,霍金談道:“在我幼年時,我對所有科學都一視同仁。十三四歲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學方面做研究,因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盡管我知道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所以太枯燥。化學就好玩得多了,不斷發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大學第三年,他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時常會無緣無故地跌倒。甚至又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后,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里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癥”,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癥。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后,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然而,霍金并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他在這時結婚了,5年后他成了3個孩子的父親。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奮。
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后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后,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在大廳里轉動輪椅的身影堪稱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他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時,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1978年,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成績,獲得了愛因斯坦獎。1980年他又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由于他那富于傳奇色彩的奮斗經歷,他的《時間簡史》還被搬上銀幕。
霍金一生貢獻于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
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上一篇:用美的眼光看世界
下一篇:真材實料需要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