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還早呢
——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
“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廣,腦子靈,就是有點調皮,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可能很多家長都這么評價孩子。而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的最大的表現就是時間觀念比較差,他們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注,就是因為他們總認為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長此以往,他們會形成一種拖延、不守時的壞習慣,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們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小小懶蟲,小磨蹭,明智的做法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
“東東,去做作業吧,你都看了半天電視了。”媽媽一邊刷碗,一邊叫正在看電視的東東回房間做作業。
“等會兒,再看完這集,我就去。”
“你剛才都這么說,再不去,你今天的作業估計都做不完了。”
“哎呀,媽媽,你真啰嗦。”
“過來一下,東東,媽媽覺得有必要告訴你管理時間的重要性了。”
的確,任何人,只有在自己的時間被充分利用而不被浪費的情況下,生活才是充實的,做事才是有效率的。
對于任何一個孩子來說,時間都是尤為珍貴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任何知識的獲得,都要花費時間。因此,我們要告訴孩子,要正確地認識時間的作用,不要荒廢了大好的青春,要把時間觀念,當成追求成功成才路上必須培養的品質之一。
事實上,不重視時間是所有人尤其是孩子在學習乃至生活中的大敵。而養成守時、有序、高效的好習慣,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從人生成功的角度講,統籌規劃的意識和能力是一個要做大事的人取得成功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而這種素質只能在從小就習慣制訂具體的學習計劃并嚴格執行的實踐中才能培養形成。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呢?
1.從生活中入手,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
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懂得珍惜時間,學會管理時間,讓孩子成為時間的真正主人,對孩子的成長可謂大有裨益。
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意識,可以從生活細節著手。你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睡覺、吃飯等各種活動,利用生物性節奏,培養良好的生活節律。如可以為孩子制訂一份家庭作息表,糾正孩子不守時毛病,如早晨6點半起床,7點半準時出門……晚上8點前上床睡覺,保證孩子晚上有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并持之以恒,逐漸培養一種守時惜時的習慣,那么孩子的時間意識、時間觀念的培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告訴孩子珍惜學習時間
學習知識的過程是本身就是一個“領會—鞏固—應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聽課就是領會的過程,不能領會就談不上鞏固和應用,就必須“重新學習”,白白浪費不應該浪費的時間,而且往往事倍功半。這種學習我們認為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認識到課堂時間的寶貴。他們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課上不上都不一樣,課后或課下可以自學。對于這種觀念,我們家長要逐步予以糾正。
另外,還有一些孩子雖然形成了認真聽課的習慣,但不重視自習課的時間。自習課看小說、玩耍,這樣的習慣干擾了對知識的鞏固過程。對知識的鞏固必須及時,趁熱打鐵,否則就會迅速大量地忘掉。還有的孩子珍惜上課、自習課時間,卻浪費課余、課外時間,不重視知識的應用。知識的應用有課業練習、社會實踐等。由于許多課余時間被浪費掉,課業練習達不到熟練的程度,也沒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樣的學習興趣不濃,上進心不強,學習成績依舊得不到提高。
3.讓孩子懂得休息
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這無可厚非,但同樣也是長身體的時候,也要注意休息。比如,你可以告訴孩子,在學習疲勞之前休息片刻,既避免了因過度疲勞導致的超時休息,又可使自己始終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4.讓孩子遵守約定時間,做可信任的朋友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時間觀念不明的孩子也面臨“信用缺失”。久而久之,同學和朋友對動輒遲到、缺席的他有批評、有疏遠,認為他講話不算數,不守信用,這將嚴重阻礙孩子“外交活動”的正常進行。
上一篇:時間有限,確保自己永遠在做最重要的事
下一篇:更多的機會藏在溝通與交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