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耳嘔心創作國歌
聶耳是我國的作曲家,是中國人民音樂事業的先鋒。他對音樂的興趣和才能從小就有所顯露,他喜愛家鄉的花燈、滇劇,小學時就會演奏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民族樂器。
1934年,由夏衍編劇的電影《風云兒女》開始拍攝。這部影片講的是號召文藝青年連接起來抗戰,走與民眾結合的題材。而故事是田漢編寫的,但是后來因為田漢被捕入獄,由夏衍寫成了電影劇本。田漢被捕前危急倉促,主題歌的歌詞沒有用稿紙來寫,而是寫在一張包香煙錫紙上。
這件事情被聶耳知道后,他立即去找夏衍,主動要求為主題歌譜曲。他從夏衍手中奪過歌詞,一看題目是“義勇軍進行曲”,激動地說:“作曲交給我吧,我來做!”
對于這首歌曲,聶耳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義勇軍進行曲”這充滿愛國激情的歌詞,讓他的熱血沸騰,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個畫面:在遍地狼煙的戰場上,中華民族的英雄鑄成了鋼鐵長城,與侵略者浴血奮戰,前仆后繼,冒著敵人的炮火直前……一幅幅畫面化成了一個個鏗鏘有力的音符!就是這樣的愛國熱情促使他很快就完成了初稿。
1935年5月1日,《中華日報》發表了這首歌,影片《風云兒女》首映,主題歌立即傳遍全國,成為號召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歌。
1940年,美國著名歌唱家羅伯遜在音樂會上宣布:“今晚我要唱一首中國歌曲,獻給戰斗的中國人民!”他以深厚有力的男低音,用中英文演唱了這首歌。
1944年,美國國務院提出在聯合國勝利日演奏各國音樂,《義勇軍進行曲》就被作為中國音樂的代表作品演奏。
1949年9月27日,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著名畫家徐悲鴻提出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提案,被大會通過。1982年12月4日,全國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又通過決議,確定這首歌為正式國歌。
上一篇:羅西尼在紛亂下的初演
下一篇:營造靜謐氣氛的搖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