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沮喪
愛迪生說:“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灰心喪氣。”信念是心靈的護航者,是勝利的基石。信念是一縷永不暗淡的陽光,給心靈以豐富的給養,有了信念,我們就可以穿越陰霾,驅散迷茫,掙脫命運的束縛,自由地飛翔。人生需要意志力、堅定的信念,即使道路荊棘滿地,我們也不要放棄信念,這樣才會看到希望,看到生命的曙光。
自我激勵是激勵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習慣的方法,首先我們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優缺點有所了解;其次我們要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將一件事情做到底”會經歷很多意料不到的困難與挫折,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意志;最后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尊心和上進心,這樣我們的潛能才可以不斷地被發掘,從而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別是那些有著堅定毅力、堅持不懈追求進步的人,更是我們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如果能夠找到這樣一個榜樣,就無疑為自己前進樹立了一個標桿。最好的榜樣往往在身邊,父母可以是學習的榜樣,同齡人也可以是榜樣,大家一起你追我趕,讓競爭變成學習。
現在大多數人都是在物質優裕的環境中長大的,缺乏毅力,如果有一個機會鍛煉自己是最好的。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一種好方法,不但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而且可以增強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假如讓我們獨自完成某件事,我們總是一拖再拖,或許干脆中途放棄。假如知道還有許多人與自己競爭,則能夠激發我們不服輸的心理。畢竟我們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弱者,不會輕易服輸。所以,我們可以與要好的同學競爭,也可以與同事來一場比賽,將工作變成競賽。
任何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將注定經歷不同的苦難、荊棘,那些被困難、挫折擊倒的人,他們必須忍受生活的平庸;而那些戰勝苦難、挫折的人,他們能夠突出重圍,贏得成功。
愛默生曾說:“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在失敗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寶貴的經驗與信念,事實上,失敗是一筆不可缺少的財富。雖然我們在遭遇挫折、面臨失敗的時候,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情緒,但是,如果自己長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失敗就會成為你的代名詞。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貝弗利·波特認為,當一個人在工作中的失敗感大于他所取得的成就感時,就很有可能對自己的工作失去熱情,而當這種失敗感以一定的頻率固定出現的時候,他就很容易對自己的工作產生倦怠。面對失敗,我們需要做的并不是自甘墮落、自暴自棄,而是不斷積累失敗的經驗,讓失敗成為一筆財富。
杰出的音樂家貝多芬在與外界聲音隔絕之后,堅持音樂創作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只受過3年正規教育,被老師認定智力遲鈍的學生——愛迪生,在經過不懈的努力之后,成為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
失敗并不可怕,只要你在失敗中不斷地積累經驗,終究能將失敗變成財富。面對失敗,最關鍵的是要有積極的心態,只要我們能改變心態,把每一次的失敗都當作考驗自己的機會,把它當作超越自己的一次機遇,那么,我們就不會沉浸在痛苦里,甚至會感謝失敗讓我們看清了真相、獲得了經驗。失敗會讓人變得成熟,它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莎士比亞曾說:“逆境使人奮進,苦盡才能甘來。”在人生道路上,成功沒有巔峰,追求沒有止境,短暫的榮譽往往會束縛人們前進的手腳,一時的輝煌往往會削減人們的斗志。而失敗讓人痛心更催人奮進,讓人難堪更讓人堅定,讓人們在想放棄時能鼓足勇氣,想逃避時拾起自尊。
失敗是成功的前奏,失敗是一筆財富,失敗能夠使人不斷地反省自己,在逆境中奮進,在低谷中抓住機遇,不斷冒險與嘗試,最后采摘成功的果實。日本著名實業家原安三郎曾說:“年輕時賺一百萬的經驗,并不能成為將來賺十億元的經驗,但損失一百萬的經驗,倒可以培養賺十億元的經驗,逆境是鍛煉人才最好的機會。”
啟示
一個不能認識和接受失敗的人,也無法看清楚成功的本質。從失敗的教訓中學到的東西,往往比從成功中學到的還要深刻。成功總是在經歷多次失敗之后才姍姍來遲,正確面對失敗,才是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質和能力。
上一篇:經驗未必會帶來成功,關鍵靠優勢
下一篇:解開青春期孩子心中的性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