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從面具后面走出來,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在心理咨詢室里,我們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有被情感和婚姻折磨得苦惱不堪的女性;有學業和生活一塌糊涂的年輕學生;有被頑皮行徑搞得焦頭爛額的父母;也有擔任要職卻因過分焦慮而嚴重影響工作的專業人員……他們所處的情境不同,苦惱的原因也不太一樣,但在這些差異后面,卻有著一個共同探求的核心問題:我到底是什么樣的人?我怎樣才能接觸到隱藏在表面行為之下的真正的自己?我怎樣才能真正地成為我自己?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兩個自我:一個是自我概念,即真實自我;一個是打算成為的自我,即理想自我。如果兩個自我有很大的重合,或是相當接近,人的心理就比較健康;反之,如果兩種自我評價間的差距過大,就會導致焦慮。
如何來應對這種焦慮呢?很多人選擇了給自己戴上一副“人格面具”,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經營自己的人設。從本質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心理防御,目的在于呈現出一個相對理想和完美的形象,以避免用真實的自我示人。這個理想形象的出現,看似是可以補償對真實自我的不滿,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更加難以面對真實的自我,更加蔑視自己、厭惡自己,因為把自己過分“拔高”了,現實中的自己根本無法企及。在理想化自我與真實自我間痛苦掙扎,在自我欣賞和自我歧視間左右徘徊,既迷茫又困惑,找不到??康陌?。
日本綜藝節目《NINO桑》曾爆料過“網紅”西上真奈美的真實生活,令人唏噓不已。
西上真奈美的職業是模特,擁有二十幾萬的粉絲。她在Instagram上的“人設”,滿足了無數年輕女性理想自我的模樣:每天都穿著漂亮時尚的衣服,吃著精致健康的食物,住在干凈整潔的家里,時常與親密知心的好友小聚……身處于被壓力包裹的時代,誰不希望能在顛簸的生活中找到一處可棲息的角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和喜歡的一切待在一起呢?只是,這樣的美好畫卷真的可以實現嗎?
節目組在跟拍西上真奈美以后,驚訝地發現,那幅美好的畫卷只是泡沫,她的真實生活并非如此。那些擺在桌上的沙拉,從頭到尾都只是在拍照,西上真奈美壓根就沒有動過筷子。她直言說道:“我其實特別討厭蔬菜沙拉,只是它看起來色彩繽紛,所以就點了……”明明只有一個人吃飯,卻偏偏要點兩份,只是為了看起來像和朋友一起出來的。
走進西上真奈美的家,簡直讓人瞠目結舌,臟亂不堪到無處下腳。至于社交平臺上的那些美照,不過是把東西撥開,露出來的一個小角落罷了。那只經常出境的小狗,也不是她親自照料,都是父母在養,偶爾拍個照給她,發出來秀一秀而已。
精力錦囊
飾演理想的自我,戴著人格面具生活,是一件極其耗費心力的事。因為你不僅要苦心維持那個虛假的理想自我,還要承受真實自我被他人看到的恐懼與擔憂。
經常與西上真奈美一起出現在社交網頁上的好友,并不是她的閨中密友,全是她從街頭隨便拉來的路人。那些看起來熱鬧非凡的聚會,也都是花錢請人來客串的,為的就是維持自己“社交達人”的人設。在現實生活中,西上真奈美根本沒有朋友。
在節目的尾聲,有嘉賓問西上真奈美:“每次請客來組織聚會,開銷會不會很大?”西上真奈美說:“我家里很有錢,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她還在維持那個早已坍塌的“家境好、人漂亮、有情趣、會生活”的人設。
這個節目播出后,一片嘩然。很多人是無意識地以理想自我示人,是因為早年的成長經歷所致,也尚在情理之中;而像西上真奈美這樣,在設計好的角色中去飾演“看起來美好”的人生,完全是自欺欺人。既是人設,就有崩塌的可能。當這個“理想自我”遭到別人的攻擊時,就會本能地去維護那個理想自我的形象,處于無意識的自我防御中,從而迷失自我。
精神學家愛德華·惠特蒙說:“我們只有滿懷震驚地看到真實的自己,而不是看到我們希望或想象中的自己,才算邁向個人生活現實的第一步。”卡爾·羅杰斯也說過:“如果我與人接觸時不帶任何掩飾,不企圖矯揉造作地掩蓋自己的本色,我就可以學到許多東西,甚至從別人對我的批評和敵意中也能學到。這時,我也能感到更輕松解脫,與人也更加接近?!?/p>
飾演理想的自我,戴著人格面具生活,是一件極其耗費心力的事。因為你不僅要苦心維持那個虛假的理想自我,還要承受真實自我被他人看到的恐懼與擔憂。想要從這個深淵里解脫出來,就要拆掉所有的防御,接近自己的本來面目。直面真實的自我是一種挑戰,卻也是讓我們步履輕盈過生活的唯一途徑。當我們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不再畏懼以真實的自我示人時,大量的精力就得到了釋放,讓我們將其集中在可以改變的事物上,用心去體會充滿情感、有血有肉、起伏變幻的生命過程。
上一篇:人跡罕至的地方,有你不曾領略的風景
下一篇:儀式習慣的力量:頂級的自律是無須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