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任何行為,都要辯證看待
心理導讀
其實不只是愛迪生,綜觀古今中外的歷史,很多天才的天賦之所以能被挖掘,都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有著一雙慧眼,他們的父母能從孩子的一些看似調皮搗蛋的行為中看到積極的一面,能以辯證的態度看待孩子的行為,并挖掘出孩子的潛能。的確,表面看起來,孩子的一些行為是錯誤的、是要被批評的,但同時背后也蘊藏了積極的一面。他們表面上是在玩耍,甚至樣子很可笑或危險,但他們真正的目的卻是在嘗試其他孩子沒有興趣嘗試的東西。
專家建議
對于孩子的行為,家長要這樣看待:
建議1 解讀孩子的行為
有位網友提到一件趣事:“鄰居家7歲孩子被他爸爸打了,原來這孩子不知道從哪里找來一只受傷的鳥,然后將鳥綁在了炮仗上,然后點著了飛上天,鳥被炸死了。被爸爸媽媽打罵完之后,才知道他的想法,他想把受傷的鳥送上藍天……”
其實,不少家長在教育中也總是有這樣的習慣:對于孩子的行為,自己沒有理解,也沒有努力去嘗試理解,他們還把孩子的做法歸為錯誤的,這是對孩子教育極不負責任的做法,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能有多大的發展呢?
因此,要善于解讀孩子的行為。父母要明白的是,孩子的行為,很多都是對他未知的一種探索,有些事情的做法孩子甚至比大人更有技巧。父母通過解讀孩子的行為,明白孩子行為的本來目的,這樣便于拿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建議2 換位思考,挖掘出孩子“行為”背后的積極動機
法國兒童喜劇片《巴黎淘氣幫》里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讓媽媽高興,就趁著媽媽不在家的時間,想把家里來個大掃除,結果是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沙發被劃破了,地板被擦花了,甚至家里的小貓都“不幸”被扔進了洗衣機,其實不少家庭都發生過這樣的事,孩子為了討好大人,好心辦了壞事,因為他們沒有生活經驗,此時,我們不能責備,而是應該告訴他方法。
建議3 從孩子的行為中開發其潛能
孩子看似一些搗蛋調皮的行為,其實正是他們與其他孩子的區別,也是他們具備某一潛能的體現,不少天才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能看到他們行為后的潛能,知道那些舉止是天才誕生的開始,就有意識地支持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們開發潛能。
總之,我們父母要明白一個道理:解讀孩子的行為,就便于更好地教育孩子,天才也就是這樣教育成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行為”,去引導,去鼓勵,去幫助,去發現,孩子就能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上一篇:學海無涯,生命因學習而不朽
下一篇: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