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是一種征服人心的力量,是一座溝通人們心靈的橋梁,是一壺洗滌靈魂的凈水。與人為善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同情心,它是一種無形的相助,一種博大的愛。
提到阿姆斯特朗,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但提到奧爾德林,卻少人知曉了。奧爾德林是當時隨同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人。
當兩位英雄返回地球后,人們為他們舉辦了隆重的慶功會。慶功會上,有一位記者向奧爾德林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作為阿姆斯特朗的同行者,他成為登上月球第一人,你是否有點遺憾?”在眾人有點尷尬的注視下,奧爾德林風趣地回答道:“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邁出太空艙的!我是從別的星球上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贝蠹以跉g愉的笑聲中,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
奧爾德林用與人為善的善念化解了人們的不平和尷尬,同時也真誠地分享了朋友的快樂。雖然知道他的人很少,但他同樣讓人敬佩。
老子說得好,“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與人為善,就像水一樣能溶解萬事萬物,化解人間恩仇,跟水一樣精深博大。如此,人們的行動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桿才有了支點,才能夠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不識秉性,不批評
批評能化友為敵
隨意地批評是危險的導火線,一種能使自尊“火藥庫”爆炸的導火線,這種爆炸有時會置人于死地。
卡耐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要造成一種歷經數十年、直到死亡才能消失的反感,只要輕輕吐出一句惡毒的評語就得了——不論你多么肯定自己那樣做是理所當然?!比绻銓突銐蛄私猓敲茨銜?,他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深深地被別人傷害過。
那時候,卡耐基還是個小伙子,他十分熱衷寫一些小文章。一天,他打算寫一篇有關作家們的文章到雜志上發表。于是,就給當時紅得發紫的文壇名人里察哈丁·戴維斯寫了一封信,請教寫作的技巧。
當他字斟句酌地寫好了信之后,忽然想起幾星期前他曾收到的一封來信,信末寫著:“信系口述,由秘書記錄,本人沒有重讀?!彼x后覺得寫那封信的人一定很了不起、很忙碌、很重要。雖然卡耐基一點也不忙碌,但為了向戴維斯表現一番,以引起戴維斯的重視,便又拿起筆,在信末加了這樣一句話:“信系口述,由秘書記錄,本人沒有重讀。”
在焦急的等待中,卡耐基終于等到了一封信。誰知一看,竟然是戴維斯退還給他的信。戴維斯在信的末尾草草地寫下這樣一句話:“你的態度真是太不端正了!”
據卡耐基回憶,當他在10年之后得知里察哈丁·戴維斯的死訊時,他的心中仍然想著戴維斯那次對他的傷害。
也許卡耐基做錯了,應當受到這樣的懲罰。但是,不了解情況就出言傷人,使一位對他崇拜的學生再也不敢給他寫信請教問題了,人性使然,卡耐基也懷恨在心;他恨得很厲害,甚至恨到了10年以后。當他得到戴維斯的死訊時,他的心中還堅持著懷恨的心理,并且羞于承認這是戴維斯給他的最大傷害。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女作家三毛曾經說過:“批評別人,除非識人知性,不然,不如不說?!迸u,即使是善意的,也往往成為危險的導火線,一旦引爆,毀滅了別人,也毀滅了你自己。
從前,一位樵夫無意中救了一只小熊,熊媽媽對他感激不盡,要設宴款待他。在熊媽媽的熱情邀請下,樵夫來到小熊家,享受了熊媽媽準備的豐盛晚餐。第二天早晨,樵夫對熊媽媽說:“對于你的款待,我十分滿意,但我不滿意的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毙軏寢屄犃耍筲蟛粯?,但嘴上卻說:“作為補償,你用斧頭砍我吧。”樵夫照她的話做了。
幾年后,樵夫又遇到了熊媽媽,問她頭上的傷好了沒有。熊媽媽說:“傷口痛了一陣子,不過最終還是愈合了。傷口一愈合,我就忘了這個傷了。不過,那次您說的話,我一輩子也忘不了?!?/p>
語言傷害超過肉體傷害,因為它刺傷的是心,是靈魂。有人圖一時口舌之快,有意無意地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會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更何況是讓人坐立不安的批評呢?
批評的技巧
把批評改為建議
如果你一忍再忍,忍了又忍,實在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還是想開口批評人,那么只有用最后一招——學會“批評”的技巧。當面指責別人,往往會引來對方頑強的反抗;而巧妙委婉地提醒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座風景秀麗的山腰上,住著一位老人。他的頭發、胡子全白了,誰也說不清他有多少歲。當地的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誰遇到大事小情,都愿意來找他,向他傾訴,請他提些忠告,但是老人總是笑呵呵地對來人說:“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一天,又有一位年輕人來求他提忠告。老人仍然婉言謝絕,但年輕人苦纏不放。老人無奈,便從屋里拿出兩塊窄窄的木條,一撮螺釘,一撮直釘,一個榔頭,一把鉗子,一個改錐。老人不顧在一旁看得莫名其妙的年輕人,只是拿起錘子往木條上釘直釘,但是木條很硬,他費了很大勁也釘不進去,倒是把釘子砸彎了,只好再換一根直釘。不一會兒工夫,好幾根直釘都被他砸彎了。最后,他又用鉗子夾住直釘,用榔頭使勁砸,釘子總算歪歪扭扭地往木條里鉆了。眼看要釘進去了,但隨著一聲脆響,那根木條也裂成了兩半。老人又拿起螺釘、改錐和錘子,把螺釘往木板上輕輕一砸,然后拿起改錐擰了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就完完整整地鉆進木條里去了。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問老人是什么意思,老人指著兩塊木板笑了笑,說:“人們常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其實我覺得那是笨人的笨辦法。我要告訴你的是,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剛才你也看到了,用榔頭那么狠勁地砸直釘,最終卻沒有成功。所以說,硬碰硬是沒有好處的。最終只能是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傷了和氣,好心變成了冷漠,友誼變成了仇恨。我活了這么大年紀,只有一條經驗,那就是絕對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的時候,我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p>
所有的批評都是具有攻擊性的,要改變一個人的錯誤而不傷感情,不引起憎恨,最重要的是間接地提醒他人注意他自己的錯誤。
把直接改為間接
不要懲罰人,我們要理解犯錯誤的人,我們要研究為什么他們會那樣做。這樣比批評有益、有趣得多,而且這樣能產生同情、容忍和仁慈。
廠長張德在廠子里的威望很高,工人們都十分尊敬他。一天中午,張廠長外出,路過生產車間時,正好看到幾個工人在車間抽煙。要知道,廠子里明令禁止在車間抽煙。而且,幾個工人抽煙的地方,正好掛著大大的“禁止吸煙”告示牌。
工人們見廠長過來,嚇得趕緊把煙掐了。張廠長雖然很生氣,但他沒有像其他的領導那樣,對工人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只見他朝那些人走過去,掏出自己的煙,每人發了一支。工人們哆哆嗦嗦地接過煙,只聽他說道:“諸位,我也是個煙民,我并不反對大伙兒抽煙,但是水火無情啊!如果你們能到外面去抽煙,那我將感激不盡。”工人們聽了,一個個灰溜溜地到外面去抽煙了。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在車間里抽煙了。
對那些會對直接的批評非常憤怒的人,間接地讓他們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將批評變為幽默,變為善意的提醒,往往會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如何做到與人為善
1.用真誠的心去對待別人。真誠是與人交往的最低要求。
2.多為別人著想。多關心別人,別人也會把同樣的溫暖帶給你。
3.不要老是麻煩別人。想一想人家這次幫不了你可能有他的苦衷,不要什么事都往壞處去想。
4.多做力所能及幫助別人的事。如在公交車上給別人讓座,拾到東西找到失主。
5.對別人無所求。不要老是想著從別人那里索取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東西管理好就可以了。
與人為善是一種征服人心的力量,是一座溝通人們心靈的橋梁,是一壺洗滌靈魂的凈水。
上一篇:《不說“不可能”》必須養成的好習慣
下一篇:《與人合作》必須養成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