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話題用模糊語言巧妙回避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會在我們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發生,也有很多的問題會讓我們感到左右為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沉默或者拒絕不免會給交際雙方帶來不好的影響,也會讓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在這種時候,我們不妨用模糊的語言來做出回答。
模糊的語言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手段,同時也體現了一個人隨機應變的能力。在一些不必要或者不能把話講得過于清楚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運用這種表達方式,既避免了緊張的氣氛,又讓自己得以解脫,同時還不會給別人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
在社交場合游刃有余的人,都懂得“模糊語言”的正確運用。模糊的語言能夠用恰當的方式、微妙的語言,對別人的問話或者請求做出有余地的回答,既不會因為生硬的拒絕給對方帶來不快,又能夠保全雙方的面子,從而避免了不留后路的后顧之憂。
有一艘豪華客輪在即將到達旅游點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是客輪的駕駛室里出現了一些問題。游客們在經過幾十分鐘的等待之后,終于忍不住內心的不滿和焦躁,紛紛把矛頭指向了導游,質問導游事先為什么沒有做檢查,追問客輪什么時候才能重新起航。面對情緒激動失去了理智的人們,導游卻是鎮定自若,臉上一直帶著微笑,心平氣和地向大家做解釋:“請大家不要著急,客輪并沒有什么大問題,只是出現了一點小毛病而已。技術人員正在做檢查,一會兒就修好了。為了大家的安全,請大家耐心地等一會兒,不要走遠,更不要站在危險的地方,馬上就要起航了。”導游不斷地重復著這些話,游客們的心情也慢慢平靜了下來。
導游在回答旅客的質問時,用了一連串的“一會兒”“馬上”等詞語,既避免了游客的情緒再度波動,又因為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從而給自己留出了余地。他在安慰游客時,并沒有給予確切的時間承諾,而是用一連串的模糊語言讓游客們安靜地等待了一個多小時。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導游為了安撫游客,盲目地講“15分鐘之后就可以起航了”,15分鐘之后客輪依然停留在原地,很可能就會激起游客的怒火。將自己逼往絕境的導游再做出任何的解釋都是沒有用的,反而會加重游客們的怨氣和怒氣。
模糊的語言可以作為一種緩兵之計,當別人問你一些沒辦法回答的問題的時候,如果委婉拒絕不能起效的話,你就應該用一些模糊的語言來搪塞一下,這樣既可以讓自己從麻煩中擺脫出來,又能夠不傷及對方的面子。一個聰明的人,在敏感話題上從來不言之鑿鑿,也不會生硬拒絕,而是懂得用一些模糊的語言來保全雙方的面子,從而既為自己留了一條后路,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模糊語言的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閃爍其詞、答非所問、避重就輕等,但歸根結底就是不要把話說得太死,給自己的語言留有余地,也在給對方留足顏面時對以后的交往存在更大的興趣。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敏感性話題讓我們無法做到坦誠布公地回答,但是又因為考慮到雙方的顏面而又不愿意做出生硬的拒絕,那么就要在說話中講究一些策略,用模糊的語言回答別人無心或存心的話題,做到既有力度又不傷人,這樣的談話方式就會讓你的口才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問題需要用模糊的語言來回答。當別人問你“月薪是多少”的時候,你不妨說:“聊以糊口罷了。”如果有人問你是怎樣結識一個大人物的時候,你不妨說:“這是個很復雜的過程,等以后有時間了,我再詳細地告訴你。”當別人打聽到你父親的朋友就是你所在公司的領導時,故意問你:“你在這家公司應該不錯吧?”你可以說:“全托您的福。”這些回答既顯示出了你的熱情,又能巧妙地躲避掉那些你不愿意回答的問題。
模糊的語言是日常生活中隨機應變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常常用于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把話說得太死的情況。我們可以很巧妙地運用這些模糊的詞語,那樣會給人一種圓滑的印象,在你不確定的時候,就不要說大話。
上一篇:擺正心態
下一篇:正話反說,讓對方深刻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