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思《【南呂】閱金經·【中呂】普天樂·【中呂】普天樂·【中呂】陽春曲·【中呂】陽春曲·【越調】天凈沙·【越調】憑闌人·【越調】憑闌人·【雙調】沉醉東風·【雙調】折桂令·【雙調】折桂令·【雙調】清江引·【雙調】水仙子·【雙調】殿前歡·【商調】梧葉兒》題解|注釋|鑒賞
徐再思
徐再思,元代后期散曲家,生卒年不詳。字德可,因好食甘飴,自號甜齋。嘉興(今浙江嘉興)人。曾為嘉興路吏。散曲與貫云石(號酸齋)齊名。近人任訥將二人散曲合輯為《酸甜樂府》。今傳小令103首。他的寫景作品與貫云石飄灑爽朗的風格不同,以清麗秀雅著稱,講究寫作技巧,工于煉字造句,卻不見雕琢痕跡。《太和正音譜》稱譽他的詞“如桂林秋月”。
【南呂】閱金經
春
紫燕尋舊壘①,翠鴛棲暖沙②,一處處綠楊堪系馬③。他④,問前村沽酒家。秋千下⑤,粉墻邊紅杏花⑥。
【題解】
這是一首描寫早春景物的小令。紫燕、翠鴛、綠楊、粉墻、紅杏,顏色絢爛,五彩繽紛,早春的景致,在作者筆下一派生機。寫足春景之后,又巧妙地引出人物的活動:賞春飲酒的游客,搖蕩秋千的少女,呈現出一股青春的氣息,使這一幅早春圖更是春意盎然,風光無限,讀后令人賞心悅目。
【注釋】
①舊壘——舊日的巢穴。
②翠鴛——翠鴛,一種水鳥,羽毛翠綠色。暖沙,溫暖的沙灘上。
③堪系馬——正好能夠拴馬。
④他——指游客。
⑤秋千——種踏在板上握繩搖蕩游戲用具。
⑥“粉墻”句——宋葉紹翁《游園不值》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紅杏花,此處喻打秋千的紅衣少女。
【中呂】普天樂
垂虹夜月
玉華寒①,冰壺凍。云間玉兔,水面蒼龍。酒一樽,琴三弄②,喚起凌波仙人夢③,倚闌干滿面天風。樓臺遠近,乾坤表里④,江漢西東。
【題解】
徐再思用“普天樂”曲調寫了“吳江八景”,此為第一支曲子。垂虹,江蘇吳江上的垂虹橋。月光下的吳江境界開闊,潔白清冷如冰壺;月光下的垂虹橋如蒼龍臥波。倚在欄桿上,天風撲面;彈奏起曲子,引來凌波仙子……垂虹夜色的景色如畫,作者也就是一個丹青妙手,為我們描繪下這迷人的月夜,讓我們賞心悅目,讓我們遐思冥想。
【注釋】
①“玉華”二句——言清冷的月光籠罩在橋上、江上。玉華,指月亮的光華。冰壺,盛冰的玉壺,用以形容月下吳江的潔白、清冷。
②三弄——彈奏三支曲子。弄,一曲為一弄。
③凌波——曹植《洛神賦》中記敘他曾夜夢洛水女神,凌波徐行。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步履輕盈。
④“乾坤”二句——形容吳江水面廣闊,水天相連,一望無際。乾坤表里,即天地內外。江漢西東,指連通東西水流。
【中呂】普天樂
西山夕照
晚云收,夕陽掛。一川楓葉,兩岸蘆花。鷗鷺棲①,牛羊下,萬頃波光天圖畫②,水晶宮冷浸紅霞③。凝煙暮景,轉暉老樹④,背影昏鴉⑤。
【題解】
這首小令是《吳江八景》之八,描寫了秋日西山夕照的景象。全曲基本采用工整的對句,一句一景,有動有靜,遠近相同,按照時間的先后推移和地點的變化,全景式地描繪了夕照下美麗的山川草木,使人讀后有美不勝收之感。
【注釋】
①棲——棲息,歇息。
②“萬頃”句——意謂萬頃碧波在陽光照耀下,波光閃爍,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③“水晶”句——紅霞映照水中,把水晶宮也浸透成紅色。水晶宮,喻水的清澈明凈。
④轉暉老樹——夕陽的光輝在老樹間活動。
⑤背景昏鴉——烏鴉的背景映出夕陽的余暉。
【中呂】陽春曲
皇亭晚泊
水深水淺東西澗,云去云來遠近山,秋風征棹釣魚灘①。煙樹晚,茅舍兩三間。
【題解】
皇亭,疑為皋亭之筆誤,皋亭在杭州西北。這首小令用白描手法寫游子夜泊皇亭的所見所感,表現了他羈旅思鄉的情懷。“水深水淺東西澗,云去云來遠近山”一聯,語言淺近,對仗工穩,以山、水、云的變化莫測,襯托出游子漂泊不定的行蹤。全曲景象開闊,意境悠遠。
【注釋】
①征棹——遠行的船。棹,船槳,此處代指船。
【中呂】陽春曲
閨怨
妾身悔作商人婦,妾命當逢薄幸夫①。別時只說到東吳,三載余,卻得廣州書。
【題解】
本支曲子為閨怨之作,是一首思婦曲。曲中女主人公訴說她后悔嫁給商人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他臨走時只說到東吳去,不料三年后卻從廣州寄來一封信——他跑得更遠了,相聚的日子更是遙遙無期。以怨恨的口吻寫愛,是本支曲子的特點。風格清新秀美,語言真率感人。它和唐李益的《江南曲》有異曲同工之妙。李詩曰:“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注釋】
①薄幸夫——薄情寡義的丈夫。
【越調】天凈沙
探梅
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黃昏,春到南枝幾分①?水香冰暈②,喚回逋老詩魂③。
【注釋】
①南枝——指梅枝。
②水香冰暈——水中都飄散出梅花的清香,冰上也倒映出梅花的影子。暈,暈影。原指日月周圍的光圈,這里指冰上梅影的輪廓。
③逋老——指北宋詩人林逋。林逋在杭州孤山上植梅養鶴,自稱“梅妻鶴子”。他的《山園小梅》詩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名句。詩魂,吟詩、寫詩的靈感。
【越調】憑闌人
九殿春風鵲樓①,千里離宮龍鳳舟②。始為天下憂③,后為天下羞④。
【題解】
本支曲子寥寥數語,揭露和鞭撻了封建帝王不顧百姓死活,大興土木,恣意揮霍享樂的罪行。言簡意賅,命意深刻,語言犀利,諷刺力度強。
【注釋】
①“九殿”句——言深宮九殿的春風,吹進了(zhī)鵲樓。
鵲樓,漢武帝時在甘泉宮外建造的宮觀之一。南朝江蘇南京也有
鵲樓。
②“千里”句——言隋煬帝把龍舟當作離宮,帶領妃子們沿運河南下去揚州等地游玩。離宮,皇帝外出臨時駐扎的宮室。
③“始為“句——言開國之君為天下事深謀遠慮。憂,憂患。
④“后為”句——言后來的帝王成為國家的恥辱。
【越調】憑闌人
江行
鷗鷺江皋千萬灣①,雞犬人家三四間②。逆流灘上灘,亂云山外山。
【題解】
這支小曲寫江行所見之景,純從大處落筆。鷗鳥在江上翱翔,村舍旁有雞啼犬吠,險灘逆流隨處可見,遠處群山亂云飛渡……描寫的角度或仰觀,或俯看,或平視,頗富有立體感。全曲境界開闊,語言精煉,對仗工整,顯示出作者摹景狀物的詞章功力。
【注釋】
①鷗鷺——泛指水鳥。江皋,水邊的高地。
②雞犬人家——指農家屋舍。
【雙調】沉醉東風
春情
一自多才間闊①,幾時盼得成合②?今日個猛見他門前過③,待喚著怕人瞧科④。我這里高唱當時水調歌⑤,要識得聲音是我。
【題解】
這首小令描寫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場面:一位少女天天盼望與心上人會面,有一天突然看見他從門前經過,本待高聲呼喚,又怕別人聽見,情急之中,唱起了他們初次相會時唱的《水調歌》。全曲純寫少女的心理活動,用簡煉的口語化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劃了一個純潔天真的少女形象,確是妙筆天成,令人難忘。
【注釋】
①一自——自從。多才,有才的人,此指女主人公的心上人。間闊,分別,遠隔。
②成合——相見,相聚。
③猛見——突然見到。
④待喚著——想要呼喚他。瞧科,指看見。科,元雜劇劇本中動作表情的提示語。
⑤水調歌——樂府曲,宋元間民間廣為傳唱。
【雙調】折桂令
姑蘇臺
荒臺誰喚姑蘇?兵渡西興①,禍起東吳。切齒仇冤②,捧心鉤餌,嘗膽權謀。三千尺侵云糞土③,十萬家泣血膏腴。日月居諸④,臺殿丘墟;何似靈巖⑤,山色如初。
【題解】
姑蘇臺,又名胥臺,在蘇州青門外姑蘇山上。相傳為春秋吳王夫差所建。本支曲子的主題為曲中二句:“三千尺侵云糞土,十萬家泣血膏腴。”春秋吳越兩國爭霸,鉤心斗角,用盡心機權謀,長期戰爭的結局就是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不管哪方的勝利,都是建立在千千萬萬人民血淚的基礎上。作者借對歷史興亡的深刻反思,抒發了對世事變遷的無窮感慨。
【注釋】
①“兵渡”二句——指吳王夫差率兵攻越之事。西興,在浙江簫山縣北,夫差伐越從此渡江。
②“切齒”三句——指越王勾踐破吳復仇之事。捧心鉤餌,越國兵敗,勾踐進美女西施到吳,以為誘餌。捧心,西施有心痛病,犯病時以手捧心、眉頭微蹙,樣子楚楚動人。嘗膽權謀,越王勾踐兵敗歸國,立志復仇,臥薪嘗膽,謀劃報仇計劃。
③“日月”二句——日月流逝,樓臺宮館轉瞬成為廢墟。曰月居諸,《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居、諸,語氣助詞。
④靈巖——山名,在蘇州西南。
【雙調】折桂令
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①。癥候來時②,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題解】
本支曲子抒寫初戀女子對遠游意中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前三句句末三個“相思”,層層遞進,刻畫了女主人公相思心態;后四句結尾的四個“時”字,寫出其相思最難熬時刻,也寫出了她相思之苦。運用民歌的傳統表現手法,尤其是重字疊韻的運用,使本曲所抒寫的思想感情曲折多變、循環往復,也使女主人公的綿遠思情,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現,堪稱佳作!
【注釋】
①何之——去了哪里?
②癥候——疾病,此指相思之病。
【雙調】清江引
相思有如少債的①,每日相催逼。常挑著一擔愁,準不了三分利②。這本錢見他時才算得③。
【題解】
本支曲子以極為新穎的比喻,把相思之情這一抽象的情愫高度形象化。相思像欠債的,描繪何其惟妙惟肖!未造之境,未道之語的相思之情、之愁,在本曲中得到淋漓盡致地刻畫,讀后令人拍案叫絕!
【注釋】
①少債的——欠債的人。
②準不了——抵不了。
③“這本錢”句——意謂這相思的債務他何時能夠償還得清?
【雙調】水仙子
夜雨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①。落燈花棋未收②,嘆新豐孤館人留③。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④,都到心頭。
【題解】
這支曲子寫游子秋夜聽雨引起的愁思。在語言的運用上,自然質樸,巧妙地嵌入數字,又不露斧鑿痕跡,如“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等,都是對仗工穩、音調瀏亮的狀景抒情名句,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注釋】
①歸夢——夢中回到家鄉。
②“落燈”句——指約好的客人未到。燈花,油燈的燈芯結成的花形余燼。
③“嘆新豐”句——用唐人馬周在新豐旅店遭冷遇的故事,表明自己羈旅在外不得志。
【雙調】殿前歡
觀音山眠松
老蒼龍①,避乖高臥此山中②。歲寒心不肯為梁棟③,翠蜿蜒俯仰相從④。秦皇舊日封⑤,靖節何年種⑥?丁固當時夢⑦。半溪明月,一枕清風。
【題解】
觀音山,似指今江蘇南京市觀音門外的觀音山。眠松,臥著的松樹。詠眠松,實際是詠山中隱逸之士、高人,也是作者本人所歆羨的對象。緊緊抓住眠松的形象特征:“高臥此山中”、“歲寒心”、與翠藤為伴來加以表現,以及貼切準確的用典,是本曲的寫作特點。
【注釋】
①老蒼龍——指眠松。
②避乖——即避開亂世。
③歲寒心——《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言松有不畏寒冷之品質。
④翠——翠藤。蜿蜒俯仰,互相纏糾相就之狀。
⑤“秦皇”句——《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及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五大夫”,指受封的五棵松樹。
⑥靖節——陶淵明世號靖節先生。
⑦丁固——三國時吳人,據《吳書》載,丁固為尚書時曾夢松樹生于腹上,此為吉祥之兆,后果官至大司徒。
【商調】梧葉兒
即景
鴛鴦浦①,鸚鵡洲,竹葉小漁舟②。煙中樹,山外樓,水邊鷗③。扇面兒④,瀟湘暮秋。
【題解】
這是一支描寫水邊秋景的小令。作者像一個丹青妙手,運用他高超的畫筆,將秋景一一呈現出來:江岸沙洲,水中漁舟,煙樹樓臺沙鷗……結尾點題,這景色確實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值得一提的是,曲中沒用一個動詞,只用表示靜物的名詞和形容詞,組成了這一支出色的小令,不能不讓人佩服作者的語言功力。
【注釋】
①浦——水邊。“鴛鴦浦”與下句“鸚鵡洲”,均泛指水邊,不必拘泥于實地。
②竹葉小漁舟——指遠望扁舟像竹葉那樣小。
③鷗——沙鷗,此處泛指水鳥。
④“扇面兒”二句——言美妙的圖景像扇面畫那樣逐漸展現出來。瀟湘,瀟水和湘水在湖南會合,稱瀟湘。宋代畫家有《瀟湘八景圖》,很有名,這里借用。
上一篇:張可久元曲作品鑒賞
下一篇:無名氏《元曲作品選》題解|注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