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神,
我的救恩是從他而來。
惟獨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
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動搖。
你們大家攻擊一人,把他毀壞,
如同毀壞歪斜的墻,將倒的壁,
要到幾時呢?
他們彼此商議,
專要從他的尊位上把他推下;
他們喜愛謊話,
口雖祝福,心卻咒詛。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神,
因為我的盼望是從他而來。
惟獨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
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動搖。
我的拯救,我的榮耀,都在乎神;
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難所,
都在乎神。
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他,
在他面前傾心吐意?!?/font>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
下流人真是虛空,
上流人也是虛假,
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
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
不要仗勢欺人,
也不要因搶奪而驕傲;
若財寶加增,不要放在心上。
神說了一次、兩次,
我都聽見,
就是能力都屬乎神。
主??!慈愛也是屬乎你,
因為你照著各人所行的,
報應他。
(孫小平譯)
【賞析】
這首詩選自《舊約·詩篇》,是第62首。《詩篇》是《圣經》中篇幅最長的一卷,分5卷,共收錄150首作品。這些作品的時間跨度橫跨數百年之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最晚的則是公元前2世紀的作品,是希伯來人的一部重要詩歌集?!对娖分械脑娮鞔蠖嘧⒂凶髡咝彰?,其中有73首標明是以色列——猶太王國的創(chuàng)立者大衛(wèi)所作,故《詩篇》又有“大衛(wèi)的詩”之稱。
《詩篇》中的詩每篇可獨立成章,它們表達了人類內心深處的情感和體驗,如孤獨、羞愧、罪惡、恐懼、憎恨、快樂、死亡等,這可說是《詩篇》的特色之一。《圣經》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上帝對人的教誨、訓誡和許諾,而《詩篇》則是人向上帝言說,是人向上帝述說著人類真實的生活?!对娖分械脑姶蟛糠质琼炆裨姾推矶\詩,其主題是頌揚上帝的偉大,祈求上帝的庇佑。頌揚和祈禱這兩種主題經常是聯系在一起的,因為人向上帝的祈禱為上帝所知曉并得到回應,這進而又激發(fā)了祈禱者對上帝的頌揚。
《我的心默默無聲》是一首頌神詩,詩前標注是大衛(wèi)所作。全詩著力突出兩個主題,穩(wěn)定性和確定性,這亦是宗教吸引人之所在。人處于茫茫宇宙之中,有時會覺得自己把握不了這個世界,不知自己在這世界中處于怎樣一個位置,不知自己在這世界中該何去何從,而宗教正是給人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提供一種穩(wěn)定的力量。
先說“穩(wěn)定”,這一主題通過諸多意象表現出來。首先是“磐石”、“高臺”和“避難所”這一組意象。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意象代表著穩(wěn)定性,它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安穩(wěn)、安全,這與神之于人的感覺是一致的,因此作者在詩中三番兩次地重復著這些意象。但是,總是強調這些意象不免給人單調乏味之感,因此作者又巧妙地在詩中插入了另一組意象,這就是“歪斜的墻、將倒的壁”、“虛空”、“虛假”和“空氣”。這些意象與前一組意象恰成對比,它們給人的感覺就是岌岌可危、不可倚靠,而且兩相對比,更能使人感覺到神的偉大,能得到神的庇佑是多么重要。
再說“確定”,這一主題主要通過選詞用句表現出來。全詩重復出現了兩個形容詞“?!焙汀拔┆殹?,兩個動詞“在乎”和“屬乎”,這些詞體現了神的唯一確定性,它們造成的效果就是使人相信,拯救人類的只有唯一確定的神。全詩的句式也有其特點: 以“神”或“他”做主語時,則賓語變化,主語不變;以“神”或“他”做賓語時,則主語變化,賓語不變。這種句式特點使人在誦讀過程中形成這樣一種印象,即萬事萬物都歸結于神。萬物在變,而神不變,這就是一種確定性。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的結構。很明顯,第一詩節(jié)與第三詩節(jié)基本相似,只是變動了個別詞而已,這種重復疊唱的結構既具有藝術上的美感,也造成了語義的深化。較為不易看出的則是全詩首尾的呼應。全詩起首的“默默無聲”其實與結尾的“聽見”是互相對應的,正是由于心靈完全的信仰于神,“專等候神”,它才能夠在紛紛攘攘的塵世中不為各種誘惑所動,保持一份沉靜,只有如此,心靈才有可能“聽見”神的教誨和訓誡,最終得到神的報應。
(程禾)
上一篇:《我的心靈和我的一切·卡蒙斯》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我的戀人如此嫻雅·但丁》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