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也是動力,考驗你的耐力和意志力
壓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生活中,常常聽見有人慨嘆:“壓力太大,感覺人都要被壓垮了。”壓力是生活和事業(yè)成功的附加品,在如今的社會中,無人能夠逃避壓力。因為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在競爭的過程中無論是獲勝還是失敗,人人都承受一定的壓力。若想成功,就必須經(jīng)受壓力的考驗。壓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成為推動成功的一種動力,關(guān)鍵在于你如何看待并對待壓力。
“鐵人”王進喜曾經(jīng)說過:“油井沒有壓力打不出油;人沒有壓力做不好工作。”這就教導我們要用平常的心態(tài)來看待壓力,用開闊的胸襟和恢宏的氣度來接納壓力,用堅強的意志來承受壓力,用巧妙的手段來化解壓力。一帆風順的生活只能消磨你的志氣,在巨大的壓力下人們反而能夠迸發(fā)出驚人的勇氣和力量。縱觀歷史上成就大事之人,往往都是經(jīng)受了常人所無法承受的壓力,經(jīng)歷了常人所無法忍受的磨難,而最終獲得成功的。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列舉了一系列這樣的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由此可見,不僅榮耀可以催人奮進,逆境更能促人崛起。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唯有勇敢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才能化壓力為動力,激發(fā)出自己最大的潛力與創(chuàng)造力,挑戰(zhàn)自我、積極奮進。
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人員曾經(jīng)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們用鐵絲做了一個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然后隨時檢測這個小南瓜在成長的過程中能承受多大的壓力。他們起初估計的是500磅。
實驗開始了。在第一個月中,小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第二個月,小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壓力;第三個月,壓力增加到了2000磅,實驗人員不得不重新加固鐵絲圈,以防小南瓜將它撐破。最后,整個南瓜承受了5000多磅的壓力之后,瓜皮才破裂。打開南瓜后,實驗人員才發(fā)現(xiàn)這個南瓜已經(jīng)無法食用了,因為整個瓜瓤中都布滿了千絲萬縷、堅韌無比的纖維;并且令人驚訝的是,整個花園的土壤中,都布滿了這株南瓜的根。原來由于鐵絲圈的禁錮,令它無法吸取充足的養(yǎng)分,為了突破這一禁錮,它不得不盡力地將所有的根向四面八方延伸,直至控制整個花園的土壤和資源。
一個小小的南瓜竟然可以承受5000磅的壓力,真是令人咂舌。而為了抵抗這壓力,南瓜的內(nèi)部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壓力發(fā)生時,南瓜令自身發(fā)生改變,以積極地應對壓力。而很多人在面對壓力時,甚至不如一個小小的南瓜。不是承受能力不夠,而是沒有承受的勇氣和信心。人們懷疑自己,不敢與壓力抗衡,一點點壓力就使他們繳械投降,把他們壓垮、打趴下。而壓力不僅是一種負擔,也是一種責任,壓力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現(xiàn)實。既然如此,不如就把壓力當作一種人生必須經(jīng)歷的考驗。就像那直沖云霄的過山車,選擇逃避退縮、去玩其他簡單項目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那種尖叫、刺激之后酣暢淋漓的輕松與成就感。
偉大的音樂家伯恩斯坦曾經(jīng)對一群年輕的音樂家說:“你們要想成為偉大的音樂家,不僅在于你多么勤苦地練習,更要看你走上臺,面對觀眾的強大壓力時,是不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恐懼與猶豫全都甩到一邊。由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力量,一種不信你辦不到的力量。那力量,使你成為大師!”每一個成功的人,在面對壓力時,都有這樣一種力量,正是這一種力量使得他們正確有效地排解壓力,從壓力中奮發(fā)圖起,勇于拼搏,最后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上一篇:勇敢選擇做自己
下一篇:又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