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和“孜孜不倦”畫個等號
每周五下午的第七、八節課,是初二(2)班的班會時間,這次的班會主題是:學習貴在________?
這是一道填空題,早在三天之前,孟老師就將題目公開,并且讓每個小組討論一個結果,各自總結發言。李銘俊所在的小組一共四個人,除了李銘俊以外,其余的都是女生。坐在李銘俊前面的小組長白雪向來很有主見,只聽她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我覺得學習貴在勤奮和堅持,我們選擇一個成語代替這兩個詞語吧?”
“那就用‘孜孜不倦’吧,”說話的這位是白雪的同桌李雪梅,她長著一張娃娃臉,身材也是小巧玲瓏的,只聽身為語文課代表的她解釋,“孜孜不倦的意思是勤勉、堅持不懈,你們覺得怎么樣?”
李銘俊的同桌夏莉一如既往地不愛說話,她先是點了點頭,接著聲如蚊吶地道:“我沒意見。”
“我聽大家的。”見大家都沒有意見,李銘俊也表示同意。
商討之下,小組決定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這次發言,四名小組成員以“孜孜不倦”為主題,依次講述四位名人的勵志故事。他們希望用事例闡述觀點,告訴同學們孜孜不倦在學習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結正式開始,小組長白雪第一個站起來發言,她似乎有些緊張,只見她將臉頰的碎發掖到耳后,清了清喉嚨道:“我們小組的主題是學習貴在孜孜不倦。首先,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家都知道的牛頓……”
在牛頓小的時候,他并沒有表現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反而和其他的同齡人相比,他的基礎偏差,常常遭到別人的歧視和欺負。但是牛頓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在別人無所事事的時候,他利用了所有的時間從基礎知識開始學習,一步一步地鉆研數學,踏踏實實,穩扎穩打,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
有一段時間,他對風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獲得正確的數據,他曾在暴風中獨自一人拿著工具到曠野中進行測量,暴風的凜冽使得他在整個過程中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但面對如此大的阻礙,他依舊沒有退縮,而是一次次地迎風爬起,吃力地計算著風力。暴風吹走了他的驗算紙,也使得他多次迷了眼睛,可就算他迫于無奈暫停了手中的工作,他還是沒有一絲放棄的想法。終于,在他的努力下,他得到了正確的數據。
都說有志者事竟成,正因為牛頓的刻苦和堅持,他才成為科學界的一名傳奇人物。在他22歲那年,他就發展出了微分學,時隔一年后,他又發展出了積分學,為科學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白雪說完這段話的時候,班級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隨后,李雪梅站起身,清脆的聲音在教室里響起:“除了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之外,孔子一生也勤奮好學,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關于孔子的故事……”
在孔子的晚年時期,他迷上了《易經》。我們都知道,《易經》內容深奧,很難理解,想要將它研究透徹,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可是孔子并沒有被困難擊敗,他不分日夜地研究,一遍一遍地誦讀,直到將《易經》讀懂,他才肯罷休。
當時并沒有輕盈的紙張,有的只是笨重的竹簡,所謂的書就是將一片片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因為孔子的刻苦用功,翻閱竹簡的次數過多,使得皮條一共折斷了三次。這也是“韋編三絕”這個成語的出處,用來傳頌孔子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
接下來輪到了夏莉,她將事先準備好的資料拿到了手上,鎮定自若地道:“學習貴在孜孜不倦,偉大的諸葛亮也具有這種優良的品質……”
諸葛亮也是一個勤奮好學之人,年少時,他的老師司馬徽對他很是器重,并斷言諸葛亮將來必成大器。那個時期家家戶戶都沒有鐘表,太陽的方位就是辨別時間的最好方法。
為了方便計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每當到了公雞鳴叫的時間,司馬徽就會放下書本宣布下課。愛學習的諸葛亮想:如果可以讓公雞鳴叫的時間延后,那么先生講課的時間自然也會延長。想到這里,諸葛亮想到了一個好的方法,于是每當上課的時候,他都會在口袋中裝一把糧食,等到公雞快要鳴叫之時,他就趁著先生不注意喂它吃一些糧食,公雞吃飽后,就會錯過鳴叫的時間。
只是他的這個“小伎倆”很快就被司馬徽發現了,起初司馬徽很氣憤,認為諸葛亮過于頑劣,但是他轉念一想,又覺得很欣慰,因為正是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才會讓他想到了這個“妙招”。從此之后,司馬徽對他更加關注,并將自己的學問全部傳授給他。諸葛亮也沒有讓先生失望,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夏莉說完之后,李銘俊深吸了一口氣,只聽他字字清晰地說道:“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年輕時候的故事……”
齊白石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前往一位老篆刻家家中拜訪,只聽老篆刻家說:“想要學習篆刻很簡單,需要你撿一筐石頭帶回家,并把這些石頭用篆刻的方式磨成泥漿,到時你一定會熟練地掌握篆刻這門藝術。”
很多人都認為這位老篆刻家是在開玩笑,但是齊白石卻當真了,只見他真的撿了一筐石頭,把它們帶回了家,并且按照老篆刻家的囑咐,夜以繼日地對照著篆刻藝術品刻了磨,磨了刻,幾年之后,石頭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堆滿了角落的泥漿。
當一整筐石頭通通磨成了泥漿,齊白石也將篆刻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李銘俊講完了齊白石的故事后,組長白雪做最后的總結發言:“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那些耳熟能詳的成功人士無不有著勤奮的品質,對于學習來說,勤奮和堅持兩者缺一不可,沒有了它們,即使天資聰明,也沒有辦法取得好的成績。所以,我們小組認為學習貴在孜孜不倦。”
小組的發言獲得了同學們如雷貫耳的掌聲,班主任孟老師對此也大為稱贊:“非常不錯,以名人的事例作為所闡述觀點的論據,既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了中心思想,又具有說服力,你們的創意值得大家學習。”
上一篇:讓吃也變得優雅起來
下一篇:讓想象力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