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明知無用的物品,不舍得扔,如何斷舍離?
有一次我去看電影,但是發現電影不好看。這個時候我有兩種想法:
接著看下去,不然票不白買了嗎?浪費錢!
趕緊走,看下去就是浪費時間!
哪個想法更合理呢?你會怎么做呢?
很多人會按第一種來做,因為花錢了,咬著牙也要堅持下去。
這在心理學上叫“沉沒成本(Sunk Cost)”。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而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身邊這樣的例子很多:
進了一個微信群,發現不適合自己,但是因為交錢了,所以不舍得退出;
嫁了一個不合適的男人,但是因為付出那么多了,那么多年了,不舍得離開。
但哪種更劃算呢?
50塊錢的電影票,是我的支付成本,
如果看下去,我所付出的是50塊錢,獲得的是不愉快的體驗,并且為此浪費了2個小時的時間。
如果不看,我所付出的還是50塊錢,但獲得的是愉快的體驗,同時還節省了2個小時的時間。
是不是不看更劃算?
估計你沒有這么算過賬,只是靠頭腦的直覺,靠常識,來判斷一個決定的價值。遺憾的是,常識很多時候會騙人。
回到我們家里已經不喜歡的,不適用的,想丟掉的物品來看。假如是1000塊錢的一雙鞋,留下它們付出的成本是1000塊錢+糟糕的鬧心體驗+無意義的空間占據;清理掉之后,你的成本是1000塊錢,但獲得的是快樂的體驗和空間的擴大。
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你這1000塊錢是收不回來了。下面怎么辦?就看你夠不夠聰明了。
上一篇:無限的靈感點燃無限的生命激情
下一篇:晚睡晚起,如何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