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才能迎接命運不期而至的寒冬
自古以來,人們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命運無常,所以古人才會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就是在告訴人們,福禍相依,不要因為有福就盲目樂觀,也不要因為災禍的到來而沮喪絕望。很多情況下,禍福之間是能夠相互轉(zhuǎn)化的,就如同塞翁失馬里的塞翁,先是失去了馬,后來又無緣無故地得到一匹馬,眼看著兒子摔斷了腿,兒子最終卻因此而避免去戰(zhàn)場上,僥幸保住了性命。從塞翁的經(jīng)歷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命運反復無常,誰也說不準下一刻等待自己的是好運還是厄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坦然地面對生活呢?既然無法預知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準備,這樣才能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因而才不會因為突發(fā)的意外而手足無措。
生活中有很多必需品,對于這些必需品,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最好盡早置辦。比如有些人在生活富足的時候無限揮霍,而等到經(jīng)濟拮據(jù)時,馬上就會食不果腹。很多居家過日子的人都講究家底子,家底子厚實,即使有點兒風浪,也能坦然度過。相反,如果家底子很薄,那么哪怕是小小的風浪,也會使人難以承受。其實,不但一個家庭需要厚實的底子,就算是一個人,也應該時刻做好準備,迎接厄運。更何況,生活中并非所有的厄運都是毫無征兆地到來的,很多事情原本可以預估,也因而能夠未雨綢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還做不到提前謀劃,那么只能說你是一只可悲的“寒號鳥”,注定要葬身命運的寒冬。
在炎熱的夏季,寒號鳥每天都到湖邊散步,對著湖水看著自己美麗的倒影,沾沾自喜。轉(zhuǎn)眼之間,夏季過去了,秋天到來,森林里落下了厚厚的葉子。寒號鳥覺得有些冷了,看到松鼠們都開始儲備過冬的糧食,它卻不以為然,依然自顧自地美麗著。再后來,冬天來了。寒號鳥在凜冽的寒風中無處藏身,凍得瑟瑟發(fā)抖。它好不容易才找到一處巖峰,就藏在里面躲避寒風。
這陣寒潮過去之后,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喜鵲早早起床,飛來飛去,銜來了很多枯枝,為自己準備過冬的巢穴。寒號鳥呢,似乎已經(jīng)忘記了前幾天的寒冷,白天只顧著出去玩,等到夜晚降臨,就躲進巖縫里過夜。一天清晨,喜鵲勸說寒號鳥:“寒號鳥,趁著天氣好,趕快筑巢吧,不然冬天肯定會被凍死的。”寒號鳥不以為然地說:“我才不呢!我要趁著天氣好,好好玩玩?!焙芸欤忠粓龊睅砹藝蓝?。在呼嘯的寒風里,喜鵲躲在溫暖的巢穴中安然入睡,寒號鳥卻在巖縫里凍得瑟瑟發(fā)抖。它整夜都在哀嚎:“真冷啊,真冷啊,明天就筑巢,明天就筑巢。”
次日清晨,寒風退去,陽光明媚,喜鵲再次勸說寒號鳥,讓它趕緊筑巢。寒號鳥呢,曬著溫暖的太陽睡到正午,下午又忙著去湖邊玩耍,還是沒有筑巢。直到森林被白雪覆蓋,寒號鳥在哀嚎中失去了生命。
在八十年代,三姑家屬于最早富起來的那撥人。三姑夫承包了很多魚塘,不但養(yǎng)魚,還養(yǎng)了很多海蝦。在我的印象里,最盼望著三姑來我們家,因為三姑每次都會慷慨地給我一塊錢。在那個冰棍一毛錢一根的年代,一塊錢可是不小的財產(chǎn)呢!當然,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三姑甚至會給我兩塊或者五塊錢,簡直讓我欣喜若狂。
有一次聊天,我聽到爸爸對三姑說:“三姐,你跟三姐夫商量商量,趁著手里有錢,把房子翻建吧。你看你家是兩個兒子,又在農(nóng)村,房子建好了,以后孩子長大了也好娶媳婦。不然萬一這些錢用光了,到時候想再翻建房子可就難了?!比么饝煤芎茫f回家就和三姑夫商量。然而,過去了很長時間,三姑家里也沒有翻建新房。幾年之后,三姑家突然就沒錢了,原來因為三姑夫賭博,把錢都輸光了。就這樣,三姑一家從最有錢變成了最窮,房子始終沒翻建。直到兒子們都長大了要娶媳婦了,三姑夫才著急起來。這時,他和三姑都已經(jīng)老了,也沒有那么大的能力了,都為當初有錢時沒有翻建房屋而后悔不已。
寒號鳥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就曾聽說過。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但卻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要未雨綢繆,才能迎接命運不期而至的寒冬。至于第二個事例中,三姑的經(jīng)歷更是現(xiàn)實的教訓。在有錢的時候,三姑和三姑夫并沒有先把農(nóng)村視為最重要的房子修建好,等到幾年之后家道中落,再想修建好房子就很困難了。雖然我們未必也要趁著有錢就修建房子,但是道理卻是相通的。不管你在哪里生活,也不管你處于社會的哪個階層,在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事情的主次先后,先把最重要也最急迫的事情做好,這樣才能免除后顧之憂。
沒有人的一生會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在命運的把握中,都會遭遇命運的挫折和無情的捉弄。我們無法預知命運,那么就要把握好能夠把控的一切。對于可以預知的風險,及早防范。對于無法預知的風險,就要盡量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的自己。只要你做足準備,就不會在命運的寒冬到來時,成為手足無措的寒號鳥,最終凍死在瑟瑟冷風里。
上一篇:未經(jīng)歷挫折的人生是蒼白的
下一篇:未雨綢繆,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