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束帶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南齊有個劉琎,字子敬,在泰豫年間曾經當過明帝的挽郎,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君子。他學識淵博,為人恭敬謹慎、剛方正直,與哥哥劉瓛都深為時人所尊重。
有一天晚上,劉瓛突然想到,有一件事情要跟弟弟交代,于是就在隔壁房間叫著弟弟的名字。他滿以為弟弟很快就會回應,可是左等右等,卻沒有等到他的回復,只是聽到弟弟的房間里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令人感到特別奇怪。過了好一陣子,才聽弟弟畢恭畢敬地說:“哥哥,您有什么事情嗎?”
劉瓛感到十分訝異,就責問道:“我已經等了好久了,你怎么到現在才回答?”劉琎深表歉意地說:“因為我的腰帶還沒有系好,穿得這么隨便就回您的話,是多么失禮的事情啊。所以我才耽誤了這么長的時間,實在是對不起。”
原來,當時劉琎已經穿好睡衣,躺在了床上。他一聽到哥哥在叫他,就趕緊下了床,把白天穿的正式的衣服拿出來,迅速穿上,束好腰帶,全身上下都收拾得整整齊齊,并畢恭畢敬地站好了之后,才回應他。
在中國古老的《禮記·曲禮》中,一開端就說:“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指哪怕是任何微小的細節,都不忘恭敬謹慎的態度。聽到哥哥呼喚的時候,為什么劉琎不先回應,然后再出來呢?因為他一心想到的就是人一定要恭敬,他覺得自己連腰帶都沒有束好,怎么可以隨隨便便就回復哥哥呢?那是多沒禮貌的事情啊。小事尚且如此,可以想到當他身臨大節的時候,一定更為謙恭審慎、謹小慎微了。從這件事中也得以看出,劉琎對哥哥是多么敬重,兄弟二人的友愛之情又是多么深厚。
關于劉琎還有一個小故事。曾經有一次,劉琎和朋友孔澈一起坐船游覽。和煦的陽光,迷人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他們談古論今,甚為愜意。小船御風曳波,緩緩地前行,只見沿途山高水闊,非常壯美,置身其中真是神清氣爽、心胸開闊。突然間,從遠處傳來了一陣又一陣美妙的歌聲,尋聲望去,原來是許多美麗的少婦出門踏青,正在岸邊愉快地悠游嬉戲。這些婀娜多姿的女子,比春天的花朵還要美麗,孔澈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他起初礙于情面,只是偷偷地看上幾眼,后來竟不知不覺陶醉其中,對她們上上下下打量個不停,完全忘掉了身旁的劉琎。劉琎對孔澈的表現甚為不齒,于是就一言不發地端起椅子,獨自搬到另一邊去坐,表示不肯和心行不端的人做朋友。孔澈遂感到很窘迫羞愧,卻又不知所措,只好孤孤單單地獨自低頭懺悔。
圣人教導我們“非禮勿視”,不正當的場景都不適合去看,在異性面前的舉止言動也是如此。像這樣特意地端詳觀瞻,很顯然是失禮不當的。劉琎能夠嚴于律己,并用行動暗示朋友自己的不滿,實為難能可貴。
《孝經》說:友愛兄弟的人,自然懂得孝敬長輩;善于持家的人,將治家的原則推而廣之,就能在做官的時候,更好地造福社會國家。嚴于律己的劉琎,在品德學問、道德涵養上,都是出類拔萃的。文惠太子久仰其盛名,禮敬有加地把他請到東宮任職。劉琎不負眾望,忠心耿耿、兢兢業業,最終成為了一代名臣。這無不歸功于他至誠的孝順與友愛,更是離不開他自幼形成的謙卑恭敬、尊禮守法的高尚品德。
上一篇:姜氏兄弟的故事
下一篇:孝子李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