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融舉辦浴佛節
在后漢晚期,有一個叫笮〔ze澤〕融的丹陽人,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傳奇人物。根據《三國志·吳書·劉繇傳》記載:起先,笮融可能是個有一定號召力的地方豪紳,有許多追隨者。后來,他聚集起數百人來到徐州,投奔了徐州牧陶謙。陶謙果然重用他,讓他掌管廣陵(揚州)、丹陽兩地的水陸運輸。他大權在手,便飛揚跋扈,生活放縱,有時甚至擅自殺人,又利用職權之便大肆貪污,廣積錢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竟然也皈依了佛教。大約他手下的人也都隨他皈依了佛教。他有了錢,便大造佛教的塔寺,并雕造銅佛像。他雕造的銅佛像,“黃金涂身,衣以錦采”;他建造的塔寺,“垂銅盤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余人”。塔寺建造好了以后,3000余人一起唱讀佛經,場面十分可觀。不僅如此,這個笮融還極力地推廣佛教,他管轄范圍內和鄰近郡縣的信佛者都來學經受法,凡是來聽經學法的人,他都免除他們的徭役。由于有這樣的好處,所以前來聽經學法的人很多,遠近有5000多戶人家皈依了佛教。每到浴佛節的時候,那場面就更大了。他命人準備了大量的酒飯(佛教在初傳入中國時并不戒酒肉),并在長達數十里的路上布滿筵席,前來吃飯和圍觀的百姓近萬人。在那個時代,能夠舉行這樣大規模的活動,的確不是一般人所能辦到的,其資金的耗費也必然是非常可觀的。
從史書中的這段記載里,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這樣幾條:第一,在后漢時期,淮河南北是中國佛教傳播的一大中心;當時佛教的發展速度相當快,恐怕要超出人們的想象,這說明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之初還是比較順利的。第二,笮融大起浮圖祠和雕造佛像,這是正史里記載的中國最早的塔寺建筑和佛像雕刻,也是印度佛教的建筑藝術和雕刻藝術開始影響中國的最早記錄。第三,印度佛教的浴佛節也傳到了中國,從此,中國民俗活動中又增加了一個新項目。
從以上情況看,中印文化交流在秦以前就已經開始,到兩漢時代,這一交流又得到了進一步擴大。西漢時期,中印文化交流的重點是在物質文明的交流和交流渠道的探索上;東漢時期,中印文化交流的特點是,在物質文明交流的同時開始了精神文明的交流,而精神文明交流的主要事件是佛教傳入中國的中原地區。
上一篇:印度傳來了佛教信息
下一篇:《雜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