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洛陽之旅·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
牡丹,花蕾碩大,色彩明麗,歷來有“花王”之稱,冠絕一世。古都洛陽土肥水美,極宜牡丹生長,所以洛陽牡丹雄居牡丹王國之首。
關于牡丹如何在洛陽扎根,有一段傳說。《事物紀原》云:唐天授二年(691)臘月,武則天要游長安上苑賞花,嚴命百花提前開放。百花迫于淫威,如期綻放,獨有牡丹堅守花信,不肯屈服,遂遭女皇貶謫,落戶東都洛陽。《群芳譜》稱牡丹“勁骨剛身”,名副其實。自唐至宋,洛陽牡丹的品種日新月異,宋代范仲淹《洛陽牡丹譜》中記載的牡丹品種已達一百一十九個,如姚黃、魏紅(即魏紫)、九萼紅、漢宮春等等。牡丹品種在洛陽的迅速增多,是和作為陪都的洛陽的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密切相關的。
洛陽人好花成癖,花開之日,無論貴賤貧富,爭相觀賞。“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達官貴人更是以據有名花驕夸于世。蔡絳《鐵圍山叢談記》云:宋元豐年間(1078-1085),神宗游覽金明池,正遇西京洛陽進獻的一株姚黃,花面直徑1.2尺。神宗把此花摘下,簪于發間,掉頭回宮,對其他奇花異草看也沒看一眼。歐陽修《洛陽牡丹圖》云:“洛陽競夸立名字,買種不復論家資。比新較舊難優劣,爭先擅價各一時。”蘇轍《獨樂園》詩云:“城中二月花事起,肩輿遍入王侯家。淺紅深紫相媚好,重樓多葉爭矜夸。”當時要觀賞名貴品種,需花“十余錢”才能進入花園。要買花,更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據白居易《買花》詩所載,“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唐代已如此,宋代更何以堪。但這一切無疑極大地刺激了牡丹的栽培事業。流風所及,文人學士中也頗有一些愛好牡丹的人,像歐陽修、范仲淹等人無不如此。而宋代理學家邵康節在洛陽住宅中自己培植牡丹,竟育出一株開二十四花的牡丹,為此他賦詩云:“牡丹一株開絕倫,二十四枝嬌娥顰。天下唯洛十分春,邵家獨得七八分。”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大概也正因為此,宋代周敦頤在其《愛蓮說》中稱牡丹為“花之富貴者”,自稱獨愛蓮花,以顯示自己清高,不與世人同好。
但是,無論稱牡丹為“花中之王”也好,抑或稱為“花之富貴者”也好,牡丹的國色天香,卻是有目共睹的。而洛陽牡丹在歐陽修考察當時山東、浙江、陜西所產牡丹之后,贏得了歐的極高贊譽:“是洛陽者為天下第一也。”自此,“洛陽牡丹甲天下”,遂為婦孺皆知。
但天有不測風云,賞花賦詩本是文人雅事,誰能料到會引起大禍?清代大詩人沈德潛觀賞了洛陽牡丹以后,即興寫下《詠紫牡丹》詩一首。詩云:“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這話無非是說紫色牡丹本不是牡丹花的常見顏色,但紫色牡丹卻價值連城。不料,這詩被人密告,說是影射了滿清奪取朱明王朝的政權。案發時,沈已死,但仍被剖棺鞭尸。牡丹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
上一篇:朗朗齊魯月·濟南之旅·濟南·泉城景色異地郡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湘西之旅·索溪峪·洞中乾坤大地下別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