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建筑·洛陽關林
洛陽關林位于洛陽城南7km的洛龍區關林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林因曹操厚葬關羽首級而名聞天下,為國內三大關廟之一,是集“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群。據《三國志·武帝紀》載:“(建安)二十五年春,(操)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曹操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將關羽葬于洛陽城南,后人便據冢建廟,遂有洛陽關林。宋代封關羽為“武安英濟王”,所以當時稱為“武安王廟”。元代又名為“關大王冢廟”。明萬歷三年(1575)洛陽萬安康懿王之第二子襲爵,于萬歷二十一年在關王冢前建坊,并奏請坊名,皇帝賜坊名曰“義烈”。據關林萬歷二十五年《創塑神像壁記》載:“我皇上御極,屢勤忠義,乃敕封‘協天大帝護國真君’,而元冢依然如漢制。洛國王疏請創建殿宇,以為棲神之所。不日,寢宮落成,西配殿工竣……于后寢宮塑神像七尊,工始于二十一年,逾年告成。”據此可知,現存洛陽關林始建于萬歷二十一年。萬歷三十三年,敕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圣帝君”,故有“關圣帝君冢廟”之稱。自清順治十七年(1660)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朝政府和地方鄉紳先后對關林建筑進行了25次修繕和添建。順治五年謚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康熙五年(1666)加封洛陽關帝冢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林”,道光八年(1828)謚封“威顯”,即“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林”。
洛陽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是豫西地區現存最完整的明清時期宮殿式建筑群,保存有以大殿、舞樓為代表的明清建筑,明清碑刻100余方,石坊4座,大小獅子110多個。現存的關林占地約12h㎡,殿宇廊廡150余間。建筑左右對稱,整體布局均衡。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為關冢。關林古柏達800余株,成排成行,挺拔高聳,枝干剛勁,蒼翠陰郁,古樸壯觀。
洛陽關林與湖北當陽關陵、山西解州關帝廟并稱國內三大關廟。“關林翠柏”為舊時洛陽八景之一。
磚構香爐(杜啟明提供)
舞樓(文宣提供)
中軸甬道望柱石獅(顧馥保提供)
拜殿遠景(文宣提供)
上一篇:伊斯蘭教建筑·沈丘至元清真寺
下一篇:紀念建筑·洛陽周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