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建筑·開封東大寺
開封東大寺位于開封市清平南北街7號,是開封市現存規模最大的伊斯蘭教建筑,曾被譽為伊斯蘭教河南省首坊。該寺始建年代無考,明永樂五年(1407)、清順治十二年(1655)、道光二十六年(1846)曾數度重修,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洪武年間(1368—1398),朱元璋因東大寺青年積極從軍,征戰沙場,遂敕修重建,更名“大梁清真寺”。明永樂五年又敕賜重修寺院,時占地十余畝,規模宏闊,殿堂、經房、浴室完備,是中原一座較大的伊斯蘭教建筑,明末河決被毀。清順治十二年掌教曹明與教人郭鹿鳴、李尚紅等重返故里,尋找院址并倡議捐資重建清真寺。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真寺屢建屢毀,重建后河南巡撫牛鑒奏請朝廷,贈與“護國清真”及“護國佑民”匾額,現開封東大寺基本保持了此次重修后的格局。
開封東大寺坐西朝東,呈中軸線對稱布局,東西長159.78m,南北寬50.6m,占地面積8085㎡。共有三進院落,現存山門、東西廂房、二門、東西配房、禮拜大殿、東西配殿、沐浴室等建筑。
山門為硬山頂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占地面積128.7㎡。明間門楣正中懸掛穆青手書“東大寺”匾額。柱礎為多層式。屋面覆綠色琉璃瓦,正脊正中琉璃飾件上有“敕建清真寺”字樣。
二門中柱式硬山頂建筑,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綠色琉璃瓦覆頂。
禮拜大殿由前廳、中殿、拜殿三部分勾連而成,室內空間寬敞,能同時容納數百人舉行宗教儀式。前廳為卷棚歇山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一間。中殿為硬山頂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前設隔扇門,鼓式柱礎。其后檐柱與拜殿前檐柱合一,兩山砌封護墻。屋面覆綠色琉璃瓦,正脊當中有銅質火焰寶瓶。拜殿為硬山式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兩山封護墻上各辟一個券門,外有垂花門樓,以供通行及采光、通風。后檐墻內壁明間設壁龕,供奉阿拉伯文經典。外壁檐部為磚仿木構,仿制出椽、飛、一斗兩升交麻葉頭斗栱、平板枋、額枋、雀替、垂花柱等構件,并飾以雕刻,題材多為花草、錦紋等,工藝考究。屋面亦為綠色琉璃瓦,正脊中立有高大的火焰寶瓶,頂端飾星月。
開封東大寺是河南省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一處伊斯蘭教建筑群,寺院內各配套設施如經堂、沐浴室、禮拜大殿等齊備,體現出完整的民族宗教儀式及生活習俗,是一部生動形象的伊斯蘭教民俗教科書。
禮拜大殿(張武軍提供)
拜殿墀頭(張武軍提供)
禮拜大殿卷棚梁架(東北)(張武軍提供)
禮拜大殿卷棚梁架(西南)(張武軍提供)
上一篇:佛教建筑·鞏義石窟寺
下一篇:伊斯蘭教建筑·開封善義堂清真寺